姚南强:宗教如何在社会视角下可持续生存?
2010年04月30日 09:19凤凰网华人佛教 】 【打印共有评论0

编者按:“和谐宗教和城市文明”的主题,包含了宗教、城市、文明、和谐这四个概念,实际上是研究宗教如何能在城市中可持续地生存、发展,如何对城市的文明发展发挥其积极作用。这是一个需要综合视角的研究课题,而社会学、特别是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应该说是最具有综合性的一种视角。本文作者姚南强,现任华东师大人文社科学院社会学系教授,他从若干层面分析; 宗教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并以上海为例,作了一些探讨。

宗教要在城市生存、发展,有一个外部环境,这就是城市生态,分为自然生态,如土地、空气等,又有社会人文生态,如人口数量、质量,经济发展水平、可利用的政治、文化等社会资源。 

就上海这样一个国际性大都市,它的市区地域已比解放初翻了几倍,中心区域人口密集化、郊区城镇化程度非常高,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高,强势政府,较高水准的人口素质,对外交流、开放程度较高。这些自然、人文生态对上海的宗教提出了特定的要求。一方面这是一个资源丰富的环境,无论从资金、物资、信众资源而言都是充沛的,不象穷乡僻壤的清苦。另一方面上海的宗教要面向社会,关怀人生,力争与社会和政府的和谐相处。上海的宗教界要“讲政治”、懂政策,行为规范,要与国家的政治大气候相适应,与政府的管理机构相协调。既要守法服管,又会充分利用各种政治资源,积极参加“两会”(政协、人大)参政议政,要与上层领导建立良好的关系,以求取得宗教生存和发展的良好社会和政治环境。

上海的宗教又注意“文化建寺、教育兴寺”,要积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开展多种文化活动,吸引、适应有文化信众的需求,提高宗教产品和宗教服务的品位。 

上海的宗教界要适应市场经济条件,善于理财,懂经济、懂管理,生财有道,取之有道、用之有道。既能充分利用财源,又注意建立有效的制度,尽量规避金钱的负面作用。 

上海的宗教又必须是注重环保的,要文明进香,保持空气清醒,要节约使用土地,螺丝壳里会做道场。在寸金寸地的都市,不强求盖几十亩、上百亩地的大庙。在日常生活中提倡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减少使用化学洗涤剂,垃圾分类、绿色食品、资源回收、节水、植树、放生等。 

宗教又是进行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上海的宗教要注重对外开放和交流的宗教。在五大宗教中,上海是近现代基督新教和佛教的中心,中国基督教爱国会总公至今仍驻节上海,上海的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佛教都与国外有广泛的联系,佛、道教与港、台的关系尤其密切。上海是对外进行宗教文化交流一个主要窗口。例如,玉佛禅寺是上海乃至全国接待海内外宾客和外国元首、首脑最多的寺院之一。平均每天要接待外宾和台港澳同胞千余人次。自1978年对外开放以来,曾先后接待了外国元首和首脑人物250多批。多年来,前任住持真禅法师和现任住持觉醒法师,先后到20多个国家和台港澳地区弘法访问。(姚南强:华东师大人文社科学院社会学系教授)

相关链接:

杨曾文:以文明和谐的佛寺面貌迎接世博会

金易明:城市是宗教走入豪门贵胄之中的桥梁

徐文明:文明宗教的实现必须和谐宗教的自身

【头条】:佛教界高僧大德祝福上海世博会圆满成功

【观点】:姚南强:宗教如何在社会视角下可持续生存?

【两岸】::中台办、国台办主任王毅会见台惟觉长老一行(图)

【觉悟】:慧海慈航:黄念祖——劝看破世缘 一心念佛

【影音】:讲经说法——大安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四讲

【图片】:美不胜收的八美惠远寺冬景

【朝圣】:朝拜莲花世界九华山

【众生】:现代作家张爱玲的宗教情怀

【一日禅】:心无杂念 实现完满的自我

【素食】颠覆传统的素斋模式——素餐还能这样吃

【禅茶一味】:中国茶点与茶的搭配艺术

【心灵物语】:用竹篮打水的比赛,谁会赢?

【慈善】:上海玉佛禅寺向玉树地震灾区捐赠人民币100万元(图)

【佛艺】:佛教造像“秀骨清像”与“曹衣出水”(组图)

【佛教常识】:建立佛化家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法讯】: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第十七届生活禅夏令营活动通讯

【书店】:招财进宝的祥兽——天然黑曜石貔貅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姚南强 编辑:王丽君
华人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