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世山:人的生存信仰需城市提供安顿的去处
2010年04月29日 09:54凤凰网华人佛教 】 【打印共有评论0

编者按:一个城市的风貌来源于建筑风格和布局样式,而一个城市的精神风貌则取决于其中生活的人们的气质、举止、言谈、衣着以及生活习惯,而这又决定于这个城市的属性。在中国飞速发展和转型并存的时期,城市文明还在塑造中,城市的精神气质和风貌也在塑造中。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世博会将在上海召开。四川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教授向世山根据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情况,对城市文明的精神风貌谈了一些看法。

这次世博会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了更充分展现主题内涵,又以5个副主题加以拓展,即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城市和乡村的互动。放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大背景下,这5个副主题非常恰当地表现了中国正在进行的伟大历史进程。上海作为近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最佳城市,作为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城市,世博会的主题及其副主题,同样表明了上海历史进程中正在发生的沧桑巨变,昭示着未来城市发展的新的华章。世博会的举办必将改变上海的市容市貌,改变上海人的精神风貌,改变上海的城市精神和城市形象。上海世博会确立城市为主题,彰显了上海作为近代以来中国最大城市的历史地位,同时亦能揭示上海作为引领中国城市发展的使命感。不过,后一点,在全国目前城市化的大跃进中,上海模式应该已经感到很大压力才对,而面向未来,“城市争雄”的局面才刚刚开始。 

面对在家门口举办的世博会,上海玉佛寺在第八届觉群文化周中举办“迎世博学者论坛”,决定围绕世博会主题“城市,生活更美好”,举行“和谐宗教与文明城市”的专题讨论。这个专题讨论的主题也是富有意义的,从宗教层面来探索和谐社会与文明城市的关联,这是城市多元化的融合中的应有之义,占据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现实社会中值得开拓的空间、完善的空间。 

一、流动的人口与信仰的漂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一直处于膨胀式发展中。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所以,一个特征随之出现而成长期现象,就是流动人口的剧增。这在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体现尤为突出。同样一个正相关的事实也被人们关注,即流动人口极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城市的治安状况、生存压力、经济发展水平和文明面貌。每逢重大活动,以停工和遣返外来劳工,来保证市容市貌和城市文明程度,是不明智的,也为现代人所诟病。接纳、安置和同化外来劳工,一直是中国城市化、市场化进行的现象,尽管坚硬的户籍制度大大缩小了这种规模。遗憾的是,在信仰的层面上,我们无法得以厘清或者有清晰的感受,也没有权威统计部门,对信仰人数及其人口构成、主要观点做过统计。对外来人口的社会调查也有很多,但是对于信仰问题少有人及。所以,我们也就顺从自己的所见所闻来抒写城市人的一些感受。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产物。自从人类诞生后,聚居便成为本能与趋势,城市化是聚居发展的高级阶段,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必然产物,虽然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在世界范围内,有类型的差异。但是,自从西欧工业化以后,城市化便以不可遏制的冲动进入飞跃发展时期。随着工业化的扩张,此风也从欧洲迅猛地刮向其它几大洲。而上世纪以来,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工业化、城市化更与现代化胶结在一起,民族的独立、国家的发达、城市的繁荣、人民的富裕等等,似乎都寄托于此。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主要趋势。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城市化逐渐成为各地追求发展的方略,于今愈演愈烈。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的必然之路,是生产方式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是人类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但是,对于一个农业社会来说,城市化的进程并非一路悠扬牧歌。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一对双生子,它们联手解构或消解农业社会,对于其中的人,郁闷、惆怅、彷徨、痛苦,是必然的,也是一个生存方式替换的体验过程,当然,某些人也高兴、欣喜、雀跃,感叹终于“跳出农门了”,不用背着蓝天面朝黄土的辛勤耕作了。但是,相对于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城市人口膨胀的城市化“物化过程”来说,城市文化、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的逐渐扩散,农村文化、生活方式及价值观的逐渐解构或消失才是更令人彷徨的过程,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是一个社会转型的过程,任何一方都没占据主动位置,价值观的紊乱、生活方式的多样化、文化的非主流化,才使得其中的人手足无措,失去方向感,“左右不是人”。在我国,表现情形有目共睹。所以,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环境污染、交通拥挤、治安问题、贫民窟、身份困惑(如打工仔)等问题已经成为普遍问题。 

表面上看,流动人口好像没有信仰,目的非常简单朴素,就是打工挣钱。若按当今中国人口比例来看,流动人口大多也是不信教的。但是,支撑他们背井离乡、抛妻舍子的精神力量却是扛起家庭生存的重担,“让孩子能上得起学,老人看得起病,家人生活能舒心些”。中国传统信仰和价值观,如祖先崇拜、孝道等等均隐藏于其后。那些有着明确信仰的人,则会选择适当的日子,如初一十五等节日,去宗教活动场所进行宗教活动,以满足精神需求和心灵慰藉。在到中国来打工的外国人中,我们也能看到信仰的流动,如在广州居留4年多、以做小生意为生的尼日利亚人Steven(曾在母国当过警察)在遥远的中国仍然没有忘记自己的宗教信仰: 

Steven是一名天主教徒。和这里许多拥有宗教信仰的老板一样,他在自己的名片上印着:“我们信仰上帝”。每周日下午,他会去一德路的石室圣心大教堂做礼拜。在他的老家,这一天绝大多数店铺会停止营业。  

众所周知,非洲人信仰天主教是后起的,也是基督教向非洲传播的结果。中国的发展吸引了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专家或技术人才,也吸引了南洋与非洲等不发达国家的劳动力来淘金。而中国本土实际上已经形成庞大的劳动力流动市场。 

所以,城市的文明的塑造和提高还要关注流动人口的生存和信仰,需要城市给他们提供信仰安顿的去处。

相关链接:

杨曾文:以文明和谐的佛寺面貌迎接世博会

金易明:城市是宗教走入豪门贵胄之中的桥梁

徐文明:文明宗教的实现必须和谐宗教的自身

【头条】:罗汉娃肖子轩病重入院:祈福凤凰之子早日康复

【观点】:向世山:人的生存信仰需城市提供安顿的去处

【两岸】::中台办、国台办主任王毅会见台惟觉长老一行(图)

【觉悟】:慧海慈航:黄念祖——劝看破世缘 一心念佛

【影音】:讲经说法——学诚法师苦乐人生第六讲

【图片】:走下神坛:水月观音透视(上)

【朝圣】: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琉璃世界普陀山

【众生】:当代武侠小说作家金庸与天龙八部

【一日禅】:人之所以痛苦 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素食】娃娃菜的营养比大白菜和小白菜的营养高吗

【禅茶一味】:茶烟一缕搅动兰膏四座香

【心灵物语】:坎坷的小路与拥挤的车辆

【慈善】:上海玉佛禅寺向玉树地震灾区捐赠人民币100万元(图)

【佛艺】:西藏夏鲁寺的佛教艺术(图)

【佛教常识】:能谈谈佛教饮食方面的问题吗?

【法讯】: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第十七届生活禅夏令营活动通讯

【书店】:智慧人生书——二十一世纪的“心灵响宴”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向世山 编辑:王丽君
华人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