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冠桥:平等慈悲理念需深入挖掘佛教思想
2010年04月23日 09:40凤凰网华人佛教 】 【打印共有评论0

二、“平等慈悲”理念的现世价值

佛教的“平等慈悲”理念其现代价值日益得到充分阐发,并经创造性诠释后其作用开始彰显。把佛教“平等慈悲”理念运用于缓解人类社会矛盾,必将有助于提升人类的精神素质,减少人类的现实痛苦,满足人类的新需要,进而促进人类社会的和平共处与共同发展。

(一)协调人与人的矛盾,维护世界和谐与和平

从世界范围来看,当前人与人的关系重要问题有二:一是由于民族、宗教、领土、资源、利益冲突等因素引发的局部动乱冲突,此起彼伏;更有甚者,近年来恐怖主义等各种非传统安全问题又日趋严峻。二是南北贫富差距更加扩大,世界上还有相当一部分人生活贫困,甚至饥寒交迫,难以度日。从理论层面来看,佛教“平等慈悲”理念,对于化解这些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佛教的平等理念强调人人本性的平等、人格的平等、尊严的平等。平等意味着尊重,意味着和平。佛教的人我互相尊重的思想,有助于人类和平共处,追求共同理想,建设人间净土。和平来自对人我平等的深切体认,和平从平等中确立,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和平是真正的、巩固的和持久的和平。佛教的慈悲思想体现了对他人的同情、关爱,也是远离战争,维护和平的。自从太虚法师大力倡导人间佛教以来,中国佛教一直关注世界和平,渴望世界和平,呼吁世界和平。维护世界和平已成为当代佛教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佛教在推动和维护世界和平问题上发挥了独特的重要作用。

南北贫富悬殊,一部分人的生活贫困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弱势群体和下层劳苦大众的生存,还将因此而构成动乱的根源,并直接威胁到地区和平与世界和平。佛教的“平等慈悲”理念为化解这些问题提供了指针。佛教一贯重视慈悲济世,帮助人解除痛苦,给人以快乐。佛教的布施是重要的修持法门,即以慈悲心而施福利于人,施与他人以财物、体力和智慧,为他人造福成智。当前两岸佛教都着力发扬菩萨“不为自身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大慈大悲精神,充分发挥佛教的慈善救济的功能,扶贫济困,施医送药,赞助“希望工程”,教化失足者和罪犯等等,使受救济者既得到物质的援助,也得到精神的提升。

可以预见,若能高扬佛教的“平等慈悲”理念,以及相关的具有社会伦理意义的道德规范,使之普及于民众之中,渗透到各类人际关系之中,必将有助于缓解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对立乃至敌对的关系,有助于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谐、诚信的关系。

(二)调适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促进共同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现代人类社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和平和发展。如果说,维护世界和平需要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那么,共同发展、可持续发展则不仅要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还要调适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人类赖以生存与延续的自然生态环境得到全面的良好的保护。大量事实表明,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人类有时也会走上一条与自然相抵触的道路,对自然界的过度开发,甚至野蛮的掠夺,正在严重地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改变人类生息长养的生存环境,从而也就严重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

目前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迫切性和尖锐性,但是在认识深度上有待提高,在价值取向上有待调整,而在这些方面,佛教“平等慈悲”理念也有一定的参照价值。佛教基于缘起论而高唱的尊重他者、尊重异类、尊重生命,众生一律平等、众生悉有佛性、众生皆能成佛的众生平等观,从根本上承认他类生命的生存权利,这不仅和那种滥杀异类、任意糟蹋环境、破坏生态平衡的行径不同,也有别于那种以为保护环境是人类对弱者的怜悯、恩赐的观点。佛教的众生平等观,既和“人类中心主义”不同,也有别于“环境中心主义”、“生物中心主义”。基于众生平等的理念,佛教还提倡素食、放生等行为,这既有益于人们的身体健康、精神康泰、清心少欲、澄心静虑,也有利于保护濒临灭绝的物种,维护生态平衡。可见,若将佛教众生平等的理念应用、落实于生态学,无疑将有助于建立完整的生态伦理学说。

结语

总之,当今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及其引发的矛盾,关乎整个人类的命运和世界的发展,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如何处理好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既涉及社会、经济、制度,也涉及科学技术,还涉及人类的心智。佛教可以从某些方面提供世俗社会政治、经济、法律所缺乏的解决思路,这就是高度重视人自身的心灵建设,以调整人的价值取向,改变人的心态,转换人的意识,提升人的智慧,从而有助于人类社会诸多矛盾、问题的解决。由此,我们还想再次强调,佛教“平等慈悲”理念要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就需要深入挖掘自身的思想资源并作出应机应时的阐释,需要不断加强对现代社会的关注,需要对社会新出现的重大问题作出及时的应对。我们认为,佛教“平等慈悲”理念无疑是具有现代价值的,而佛教“平等慈悲”理念在现代社会的真正落实和充分展示,关键在于人们的努力,也有待于人们的努力。

相关链接:

楼宇烈:大乘佛教的慈悲精神遍于一切有情

见忍法师:佛教慈悲济世 积极兴办公益事业

方立天:佛教慈悲理念是关怀尊重生命价值的

【头条】:慈悲无尽:玉树结古寺设立受灾寺庙捐助帐户

【观点】:冠桥:平等慈悲理念需深入挖掘佛教思想

【两岸】::中台办、国台办主任王毅会见台惟觉长老一行(图)

【觉悟】:菩提一叶:如何开启幸福的开关

【影音】:觉醒法师主讲《心经》第一讲

【图片】:禅悦我心:灵山精舍首次禅修体验

【朝圣】:禅宗足迹:双桂堂破山塔

【众生】:古代探险家徐霞客与鸡足山

【一日禅】:对生活充满希望才会更具信心

【素食】:猕猴桃含丰富的β胡萝卜素 解毒散瘀助防癌

【禅茶一味】:茶禅结合 品茗静思人生一乐

【心灵物语】:保持多远的距离才是安全的?

【慈善】:仁爱植树“千手林”

【佛艺】:关中西部的佛教艺术奇观:彬县大佛寺石窟

【佛教常识】:中国佛教的宗派及中心思想

【法讯】:保定观音寺将举办佛祖舍利瞻仰朝拜、清明节追思超度法会

【书店】:慧灯无尽——在家学佛的第一本书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陈冠桥 编辑:王丽君
华人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