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宗教在现代社会的命运和发展
2008年08月05日 09:24少林学文库《禅露 春》  【
相关标签

近年来,大众媒体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对传统宗教在现代社会的命运和发展,给与愈来愈多的关注,这本来是件好事。无论关心、支持,还是监督、批评,都是现代公民社会的正常现象。但是,由于大众媒体理想化或者功利化地对待和利用传统宗教,忽视了传统宗教现实处境的复杂性,从而严重误导了国内国际舆论,曲解了我国传统宗教的现代形象,造成恶劣的国际影响,同时极大消解了传统宗教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多年积累的成果。因此,建议政府对此进行适度干预。长期听任网络媒体特别是个别主流媒体对传统宗教“施暴”,是有关监督管理部门的失职。

一、现状和问题

近年来媒体对传统宗教热议的焦点和材料,绝大多数都来自于网络,而网络数以百万计的报道和评论,多数又肇端于正规的报刊,恰恰是那些引发疯狂转载的文章报道,绝大多数是大众媒体小报记者捕风捉影、道听途说、东拼西凑加上合理想象制造出来的。

有人会说,舆论自由,允许你申辩或反驳,对不实或歪曲的报道你可以公开澄清啊!问题是这种说辞完全无视传统宗教现实处境的复杂性:

1、话语权不对等,传统宗教有口难言

传统寺庙不具有法人身份,本来无权参与社会事务,但有不少寺庙现实中又被纳入旅游产业、文化产业链条,并被鼓励走向国际交流舞台,在这方面传统宗教寺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传统宗教这一功能和作用,显然超出了现行法律法规,也超出了传统宗教的功能设定和自我规范。对此,是消极拒绝、闭关清修,还是开门应对、与时俱进?这根本就不是适合交给大众媒体去策划和讨论的话题,消极有法律的更有传统的依据——少林寺就确实有必要封山门以修梵行、恢复禅门清净,积极同样又有现实的和传统的道理——把握历史机遇复兴传统文化。面对全球化的逼迫,我们曾采取了一系列非传统的应对手段和策略,比如坚持少林功夫的传承体制,并利用现代手段向全世界推广和交流;比如成立少林寺实业公司,保护知识产权,尤其是实施商标专用权的法律保护;比如配合政府旅游和文化产业战略,探索与现代商业社会相容和谐、开放入世的生存发展模式——这一系列的举措和组织设计,多是因为大的法律和制度不完备而采取的变通的过渡性措施,因而不能完全代表我们的未来目标和模式。同时我们更有力地加大了恢复传统、重建传统的步伐:重开中断300余年的戒坛、高扬起以戒为师的大旗;大力培养年轻僧才,先后有40余位从海内外佛学院毕业,多位是硕士博士;僧团坚持每日颂戒、上殿、坐禅等修行功课;对国内外高端人士开办的禅修智慧课程以少林文化丰厚的经典内涵征服了各界精英,目前已经开始风靡欧洲……等等。传统的理想化方案能替代我们因时因地的现实抉择吗?能让公众和媒体来决定传统宗教内部的事务吗?能让国家宗教政策和相关法规拿到国际上去接受评判吗?显然,政府的适度干预和引导,不是限制新闻自由,而是在现实条件下保障传统文化传统宗教自主多元选择、实现现代转型的必要措施。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作者: 佚名   编辑: 邢彦玲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