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佛窟遗存的特色
遗留在新疆境内的佛窟群有好多处。其形制大部分是平面长方形,分前后室。前室一般都比较宽大,多为纵券顶。正中凿留中心柱,柱的正面凿佛龛,龛内雕塑或彩绘释迦牟尼像。佛陀交足趺坐,正首前倾,双目下视,手作降魔印或施无畏印等。左右画众弟子围坐听法图,上绘伎乐天。左右券壁上绘有佛陀生前与在世时的本生故事,供养菩萨以及供养人的世俗画等。中心柱左右开甬道,经甬道入后室,后室多为横券顶。靠后壁凿留石床,后室一般比较阴暗,低窄,给人一种阴森悲哀的感觉。石床上有雕塑或绘画着释迦牟尼涅槃情节像,后壁则为涅槃经变故事画。佛祖涅槃的神情、弟子悲痛的形象与室内建筑上森严肃穆的气氛浑然一体,进入了表现大慈大悲的高度境界,企图激起人们对净土世界的向往。这也是宗教与艺术的高度结合。前室壁龛内和后室石床上圆塑或石雕的释迦牟尼像面貌慈祥、神态肃穆、造型优美、色彩艳丽,实在是绝世珍宝。
更让人赞叹不已、留连忘返的是,石窟内从洞顶到壁根、从前殿到后室,那琳琅满壁、丰富多彩、爱不移目精彩动人的壁画。菱格壁画是新疆许多千佛洞内经常出现的一种形式,多布置在前室顶部。每个菱格内画有一个佛祖前世修行的本生故事,内容大部分是舍身行善、轮回转世、因果报应等,故事情节丰富、曲折动人,色彩处理浓淡有别、轻重适宜,造型结构严谨准确、透视得当,非常有特色。其绘画技法多以单线平涂为主,线条勾勒刚劲有力、粗细多变。在表现人体时则用深浅晕染法,色度多变,层次分明,很富有立体感。加上人体造型的准确与动态的生动,每个画面都非常吸引人。
壁画的内容是宣扬佛教,但艺术家聪慧而巧妙地将作品给予世俗化的艺术处理,尊尊佛像雍容端庄、温柔安详、性情外露、生动感人,洋溢着生活气息,充满了现实生活中的人情味。供养菩萨,乐舞飞天,裸体多姿、形神动人。乐舞场景的壁画在石窟壁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其中出现了数十种形制不同的乐器,这对考察研究古代乐器及其历史则是珍贵的形象资料。同时也说明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歌舞之乡。古代的艺术家为后世留下了这么多不朽的艺术珍品,他们的功绩也应该是不朽的。
壁画中还出现千姿百态的各种动物、花卉和富有生机的风景,无疑都是当时现实生活的写真。
珍贵的佛窟壁画,虽已历经1000多年,但仍不失当年原作的感人魅力。这些壁画珍品的作者,主要是西域当地的画师和来自中原、印度的画家,其中克孜尔千佛洞第212窟内的几幅壁画,据考证则是由叙利亚的画家鲁玛卡玛绘制的,时间约在公元6世纪至公元7世纪。西域石窟艺术沿着丝绸之路向东延传,对我国中原地区的佛教石窟艺术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敦煌莫高窟石窟群的建筑、雕塑、绘画明显地可以看出是吸收了西域佛窟的艺术特色。
古代西域的石窟艺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曾受到欧洲及东亚学术界的注目,许多人曾多次亲临现场进行观摹考察。令人遗憾与痛心的是,其中一些人在当时动取并毁坏了大量举世无双、珍贵无比的雕像和壁画以及经卷文书。
丝绸之路上的佛窟艺术,深受世人瞩目。会有更多的人沿着丝绸之路,去参观鉴赏新疆的石窟艺术。
1
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