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佛经版画:中国雕版艺术的一朵奇葩(上)

2011年02月21日 08:54
来源:《西藏民族学院学报》 作者:郎菁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在中国雕版艺术发展史上,佛教的影响至为关键,雕版印刷术最早大量用于佛经佛画的刻印,国内现存雕版印刷早期的产品,以佛教经像为多。这也印证了宗教宣传的需要,是促使雕版印刷技术定型的首要动力。由于佛经版画对于弘法传教的重要功用,宋元以后迄明清,凡刻印佛经,几乎没有不附佛画插图的。本文所述及的佛经版画,就指这类佛经木刻插画,不包括其他独立于经文存在的佛教画像。佛经版画雕刻精细,构图严谨,庄严素美,大多出于版画名家之手,是中国雕版艺术与印度佛教文化共同浇灌出的一朵奇葩,具有独特的审美和文化意蕴,并直接影响了明清时期蔚为大观的书籍上所附木刻插图,成为中国欣赏性版画的鼻祖。

版画(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一、佛经版画的起源

佛经版画完全是中国化的,其产生与“三宝”崇拜、佛经供养及雕版印刷术的发明等有密切关系。

1、“三宝”崇拜与佛经供养的需求

产生于古印度的佛教,约在公元前2世纪左右传入中国,并逐渐与中国人的礼仪习俗融合在一起,其具体表现就是印度佛教中的皈依三宝,逐渐中国化为三宝崇拜及佛经供养。“佛、法、僧”三宝中之“法”宝即佛教经典,白化文先生说:“供养经卷是汉传佛教在译经过程中慢慢地自己摸索出来的一种供养。它带有中国固有的重视图书的内在影响。唐五代,上至皇帝百官、下至平民百姓的善男信女,将抄写佛经、绘制佛像作为对佛的一种功德,以捐献数量多少为虔诚程度的标志。

另外,印度佛教中的“法舍利”最早是将泥塑佛像等放置塔中,作为供养,唐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记载,义净在印度看到,不仅有“拓模泥像”,还有“或印绢纸”的印钤佛像作为法舍利放置塔中。据郭鲁柏《西域考古举要》,印度流行的佛像印章,“模型做自中国”。王国维先生在五代雕印的佛画《大圣毗沙门天王像》题记中说:“古人供养佛菩萨像做功德,于造像、画像外,兼有制版,盖自唐时已然”。

正是由于中国佛教徒对佛经及法舍利的大量需求,促使可大量生产的刻本佛经及捺印、雕印佛像代替费工费料的写本佛经和泥塑佛像舍入塔中作为礼敬之物。如果说中国寺庙石窟造像、壁画、雕塑等,有着来自印度佛教艺术的明显影响,钤印、雕印佛画的产生则完全源于中国化的供养方式的需求。

2、中国传统石刻技艺的成熟

汉画像石、画像砖,南北朝至隋、唐的石刻线描佛画等中国传统石刻技艺在隋唐时期的发展成熟,也促成了佛经版画的诞生。

中国以刀镂版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的岩画。发展到汉画像砖、画像石,其构图独立完整,布局严谨,本身已是艺术上相当成熟的版刻图画。三国、两晋、南北朝日渐兴起的石刻线画,被广泛应用于寺院、佛塔门楣、佛像台座及有背光的纹饰,也用来雕镌大型佛画。至隋唐时,日趋成熟,与佛教版画的产生大抵同时。石刻线描佛画第一次把佛教内容图画,用镌刻的方式再现于平面的石板上。它对版画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中国最古老的版画作品,几乎全是佛教内容,应该说和石刻线描佛画的影响有直接关系。

3、印章技术及雕版印刷术的推动

捺印佛像大约盛行于南北朝、隋唐时,是利用了中国原有的印章及肖形印技术。即将佛像刻在印模上,依次在纸上轮番捺印。印模图案多种多样,既有在莲台上结跏趺而坐的佛陀,也有头戴宝冠,偏袒扶膝而坐的菩萨。20世纪初,在敦煌、新疆发现了很多晚唐时期的“捺印”佛像,这些印在纸上的佛像,大多是图像重复的“千佛像”。郑如斯、肖东发先生在《中国书史》中说:“这种模印的小佛像,标志着由印章至雕版的过渡形态,也可以认为是版画的起源。”很难说雕版印刷术与佛教孰为因孰为果,雕版印刷术一经发明,就为佛教的寺院与信徒运用作为弘法的工具。雕版印刷方法实际上是从玺印的捺印法和石刻的拓印法发展而来。据文献记载,早在初唐时期(约645—664年),玄奘法师曾以“回锋纸”大量刊印“普贤菩萨像”,分送信徒。所印普贤像今虽不存,但四川、甘肃、新疆、浙江等地,有许多晚唐五代的“上图下文”形式的单叶印经印像传世。

4、“经变图”与佛经刻本的结合

自东汉历经六朝,直到唐五代,供养佛经均为“写经”,极少数附有绘写佛像。而同时的石窟与寺院中,则有许多塑像或者壁画,以图像的方式来表达佛经义理,或者图解经文的故事,这一类的艺术形式,称为“佛经变相”或“经变图”。可见佛经与经变图像是各自发展的。唐代雕版印刷术发明以后,“佛经”与“经变图”方有合流的趋势。由于雕版印经促成了佛经的普及化,加之佛经附插画,把“经”文“变”为“图”像,以图解文,利于弘法,遂使原来属于壁画传统的经变图,在佛经中寻到了新的出路。所以,我国佛经刻印甫一开始,就是 “文图合一、书画并重”的。

二、佛经版画的内容及种类

佛经版画的内容主要为佛传图,即绘写释迦牟尼佛一生教化事迹的图。或以多幅连续表其一生,或选画其中某一事迹,如说法图之类;还有经变图:根据佛经经义绘成的图,专门描绘某一经中全部或某一段所说的内容,对经义带有图解性质;以及故事图:根据佛经记载的故事所绘成的图,往往以长篇连环画的形式绘制。

依据版画在佛经中的位置,大致有三种:

1、扉画,冠于经文之前引首处。这是佛经版画中最多的种类,源于佛经在唐五代及以前,多采用卷轴装帧形式,其插图以卷首扉画最显要、最醒目、也最方便。在佛经出现经折装以后,仍保留着这个特点。引首图有单折,亦有多折的。南宋刻本《妙法莲华经》卷首扉画就长达七折。

2、经中插图,即“左图右书”、“上图下文”、“内图外文”等形式,有的不规则插入,形式多样,目的都是为了形象通俗地解释经中故事,这种形式是在佛经改卷轴为经折装后出现的。其中连续性插图堪称版刻佛经连环画。迄今所见最早的,是宋刊《佛国禅师文殊指南图赞》,为临安贾官人经书铺所刻,版式为上图下文,图版内容上下连接,循序渐进。

3、拖尾画,全卷之尾,经文之后的附图,一般是“护经天神”的位置。显教的经典,通常由韦驮天及四大天王来护持。如元代刊行的单行本《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其形制基本上为前冠佛说法图,中间刻绘现身说法变相及救苦救难灵验图数十帧,末绘护法神韦驮像。明代修补版《碛砂藏》经文之末尾也绘有英姿焕发的韦驮天。明《永乐南藏》卷尾也都加装韦驮像。

佛经版画从刻印形式上,则可分为单刻佛经版画、大藏经版画两种类型,在艺术上也有其不同特点。

1、单刻佛经版画

单刻佛经版画多为民间寺院或家族等私人募资印施的私刻本、坊刻本。单刻佛典中的插图或扉画为一经一画或数画,在构图上较之大藏经版画有更大的自由发挥余地,艺术性较强。

现存最早记有款刻年月的佛经版画,即举世闻名的唐咸通九年(868年)《金刚经》扉画,在中国版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该经是雕版印刷术渐趋成熟时期的产物,系士民王玠为二亲祈福施印。卷子形式,由七个印张粘接而成。扉画为“释迦牟尼说法图”,描绘释迦牟尼在祇树给孤独园说法情景,弟子须菩提跪拜听讲。释迦左右前后有护法神及僧众、施主十八人,上部有旛幢及飞天。构图复杂,线条丰富,布局疏密有致,其刀法峻健,墨色均匀,表现出相当成熟的版画技艺,题款格式渊源于北魏造像,图中人物形象、服装及饰物、法器等,皆为中国风格,表现手法亦具中土画风。说明佛教版画在兴起之初,就是中国化的,这更适合它的传播与流布。(未完待续)

【头条】:佛教商业化引发围观 网友惊呼红尘滚滚已涌到寺院山门

【佛艺】 佛经版画:中国雕版艺术的一朵奇葩(上)

【一日禅】:给怒气加一个减压阀 让气舒散 让心舒畅

【常识】:信仰佛教的一个重要条件

【书店】:极品18毫米海南沉香手珠

【心灵物语】:盯住目标,走出人生的直线

【禅茶】:禅于悟,茶于雅,雅俗同归

【观点】 李玉玲:佛教与商业应当和谐互动

【慈善】:天津佛慈基金会向鹤童老人院献爱心

【素食健康】:海带能抗癌吗?海带有哪些不为人知的营养

【图片】:永不褪色的郭萨寺百年壁画

【朝圣】:昆明华亭寺:云南禅宗第一祖师玄峰结茅修行地

【觉悟】:在末法时代《楞严经》难道是伪经吗

【两岸】:北京京剧院一行参访台湾佛光山 星云大师勉励弘扬京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闫秀勇] 标签:佛经版画 扉画 大藏经 经变图 中国古代版画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