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孜克里千佛洞(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
在新疆吐鲁番市东北约50公里的火焰山下,木头沟西岸的悬崖上,分布着数十个精心开凿、满绘壁画的石窟群,当地人称之为“柏孜克里克”,意思是“美丽的装饰之所”。据研究,柏孜克里克最主要的洞窟是9世纪以后回鹘高昌的遗迹,最晚的洞窟可能迟至13世纪。因此,柏孜克里克堪称回鹘高昌王国的佛教中心。伊斯兰势力进入吐鲁番地区以后,这里逐渐衰落。
柏孜克里克石窟壁画内容丰富,有佛本生故事、经变故事、千佛及供养人、各种图案装饰画等。然而,一个毫不起眼的、编号为38号的洞窟内却发现了明显不属于佛教的神秘壁画。壁画虽已残破,仍能看出三棵茂盛的宝树上长满红色的果实,树下有许多穿白衣的僧尼和红衣的羽人形象。这些不属于佛教的神秘壁画又有着怎样的内涵呢?
千佛洞保存完好的壁画(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
中外学者发现,在波斯古宗教——摩尼教的宇宙观中,世界分为光明王国和黑暗王国,其中光明王国生长着生命树,它长有三根树干,象征光明王国统治世界的东、北、西三方。生命树的树干和果实分别代表着教团和教徒。照此比对,38窟后壁绘制的不正是摩尼教光明王国的生命树和礼赞的信使吗?
千佛洞保存完好的壁画(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
摩尼教为公元3世纪波斯人摩尼所创,信奉“光明”和“火”。摩尼教创立以后,很快传到中亚地区,并通过往来于丝绸之路的中亚商人进入中国。不过官方的记载是武则天时期(694年),由波斯人拂多诞传入中国的。摩尼教在中国还被译为“明尊教”、“二尊教”、“牟尼教”等。还有一个名称读者更加熟悉,那就是“明教”。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就描写了中原、异域正邪武林门派,为争夺和保护武林至尊倚天剑、屠龙刀,展开生死搏斗、恩怨情仇的曲折故事。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一个帮派就是被所谓“名门正派”称之为“魔教”的明教。明教中的“明”字即取“日月光明”的意思。8世纪中期,回纥(回鹘)可汗助朝廷平定“安史之乱”后,将摩尼教带回,并尊为国教。后来回鹘人又建立了高昌王国,摩尼教也随即在吐鲁番地区兴盛起来,留下了许多绘画、石窟的遗迹。在回鹘人的推动下,摩尼教也在中原迅速传播。各地兴建了许多摩尼教寺院,称为“大云光明寺”。该教教徒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比如五代陈州毋乙、董乙的起义和宋代方腊起义,甚至包括白莲教起义都与他们有或多或少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