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的修行法门·擦擦艺术的源流与艺术特征(二)
2010年05月06日 08:50《佛教文化》 】 【打印共有评论0

为此杜齐先生通过仔细研究后认为,“擦擦”在西藏,特别是西藏西部和后藏与印度及邻近的国家吉尔吉特和阿富汗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由于我们缺乏来自境外的图像资料可做比较,因而杜齐的观点也只能仅作参考。

不过令我们兴奋的是另一则出土的新材料,1987年7月,叶尔巴寺恢复朝圣期间,藏族工匠在一座古代佛塔基座下的乱石堆中发现了两尊“擦擦”和一些残片。


哲蚌寺擦擦《三十八佛》(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提供)

“擦擦”A:红褐色赤陶,9.0 x 7.6厘米,卵形,背凸出带有指印。

“擦擦”B:淡紫色泥陶,5.8 x 5.3厘米,卵形凸背,左下边破损,五莲花座佛塔浅浮雕,塔伞都有垂下缨络。上面的北印地文铭文字母模糊不清,很可能是A型“擦擦”上通用的祈愿文的一种形式。

以上两尊“擦擦”的发现,为我们搞清8世纪左右藏地“擦擦”制作和艺术风格提供了有力的实证,它的发现充分说明叶尔巴寺的“擦擦”,及“擦擦”模具源于东印度地区,其后被朝圣者带入了西藏。

从有关史料来分析,后藏叶尔巴寺的“擦擦”与恒河谷地重要佛教遗迹挖掘出来的许多泥制“擦擦”是一致的。这一类型的样品,在菩提伽耶、那烂陀、拉呼姆普尔,甚至中缅甸的若开邦等地都有发现,年代大约在10—11世纪之间。由此我们可以推知,“擦擦”这类小型的佛教艺术品,首先是在圣地印度大量制作或出售,其后被虔诚的朝圣者或是商人们带回西藏,或供于佛塔和佛龛之中。叶尔巴寺的“擦擦”或许就是源自于此。

随着佛教在后弘期的迅速发展,“擦擦”的大量制作和传播,致使早期使用的印度式模具变得模糊不清,以致不能使用。也可能在这种情况下,藏族的工匠们才开始制作新的模具,而新的“擦擦”模具的诞生,也就必然带有西藏地方化和民族化的鲜明特征,从而使“擦擦”这种佛教艺术具有了藏文化的审美风格特征。

元明清三代,藏传佛教艺术对周边民族及中原内地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随着藏传佛教在新疆、内蒙古、云南、四川、北京等地的传播,“擦擦”也开始流传过这些地区。例如《元史•释老传》载:“擦擦者,以泥作小浮屠也。……做擦擦者或10万20万以至30万。”足见当时的元大都内也是非常盛行“擦擦”的制作。“擦擦”自吐蕃时代传入藏地后,经过几个世纪的演变,约在13世纪时开始走向民族化的过程,并在各大寺院和民间普遍流传,成为藏传佛教艺术中数量最多,流传最广的雕塑种类。“擦擦”作为藏传佛教艺术雕塑的一种,其流传的范围和数量都要比大型的泥塑更为广泛;这是因为“擦擦”的制作方便简单,只要有模具和泥土,在哪里都可制作;其次,它符合了一般老百姓的信仰需要,即花少许的钱就可供养佛菩萨等,以求善业功德;第三,作为一种方便的信仰法门,它更容易让广大的百姓欢迎和接受。(未完待续)

相关连接:

方便的修行法门•擦擦艺术的源流与艺术特征(一)

【头条】:西安碑林首次将历代著名碑刻的拓本大规模赠送台湾

【观点】:王志远:佛教在第二故乡发展中是举足轻重的

【两岸】::中台办、国台办主任王毅会见台惟觉长老一行(图)

【觉悟】:无求无悔 欢喜布施 得身心福乐光明

【影音】:白圣长老舍利回奉实况

【图片】:走下神坛:水月观音透视(下)

【朝圣】:巡礼川南巨佛(下)

【众生】:老虎信佛求平静 更有助球技

【一日禅】:克制不良习气 吹散心灵的乌云 还一个明媚心境

【素食】上海“世博村”素食风情让中外游客称赞叫绝

【禅茶一味】:马背上的佛教 亦说茶马古道

【心灵物语】:水手眼中最佳的救援时机

【慈善】:上海玉佛禅寺向玉树地震灾区捐赠人民币100万元(图)

【佛艺】:便的修行法门·擦擦艺术的源流与艺术特征(二)

【佛教常识】:忍气吞声就是修忍辱行吗?

【法讯】: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第十七届生活禅夏令营活动通讯

【书店】:品怀瑾之贤作 领略人间世事百态——听南怀瑾讲孟子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桑吉扎西 编辑:闫秀勇
华人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