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的修行法门·擦擦艺术的源流与艺术特征(二)
2010年05月06日 08:50《佛教文化》 】 【打印共有评论0

二、“擦擦”方便的修行

严格讲,“擦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较系统和大规模地在藏区制作是在10世纪以后,特别是在藏传佛教后弘期直至今天的时段内。


古格王朝擦擦(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提供)

众所周知,吐蕃晚期由于朗达玛的灭佛,致使藏传佛教几乎濒于灭绝。从藏族文化史的发展角度看,藏传佛教的再次复兴和藏传佛教艺术的西藏化过程,几乎都是在藏传佛教后弘期以后才逐渐完成的。从这个意义讲,后弘期时期的仁钦桑波大泽师、阿底峡尊者、益希沃国王等对藏传佛教的再次复兴与发扬光大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而古格王朝在这场佛教文化的复兴运动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历史角色。

就目前的藏文史资料看,古格王朝时的托林寺(1030)、古格王宫以及后藏的夏鲁寺(1040)、叶尔巴寺(1020)等是后弘期的主要佛教道场。这几个著名的寺院在当时都制作了大量的“擦擦”作品。

相传阿底峡大师就是一个制作“擦擦”艺术的高手。据说他在引进“擦擦”入藏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阿底峡大师在西藏传法的12年(1024—1054)中,与上述几个寺院都有极深的法缘关系。他是托林寺的住持,又曾在叶尔巴寺驻锡7年,对藏传佛教文化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阿底峡大师传记中曾讲道,他从印度带来了“擦擦”的印模,在西藏各寺院讲经说法期间还制作“擦擦”。在藏传佛教夏鲁派的创始人布顿大师(1290—1364)的传记中曾说:“在夏鲁岩窟有小佛龛,内有誓愿法力的泥‘擦擦’,阿底峡曾驻锡于此。”此外阿底峡大师提及在《丹珠尔》中也有涉及“擦擦”的记述。

近年来的西藏考古发掘也证明古格出土的“擦擦”,是目前所见年代较早、规模较大的“擦擦”制作地区。对于藏西和后藏的“擦擦”,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藏学家杜齐就进行了收集和研究工作。他收藏有相当数量的早期“擦擦”,其中有一些作品的年代可上溯到9世纪左右,而大部分“擦擦”则是10世纪以后的作品。在对初传时期和晚期的“擦擦”作了比较研究之后,杜齐认为藏西的“擦擦”无疑是出自当地工匠之手的粗劣制品。例如头戴佛冠的佛陀端坐在两个菩萨像中间,它是属于受到克什米尔流派影响的造像风格。还有一些纯粹属于密教神灵的塑像。他根据经咒文体的特征,将“擦擦”的制作日期确定在10—13世纪之间。此后梵文经文逐渐消失,代之以藏文咒语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等。在某些情况下“擦擦”上面无任何铭刻。虽然在这里杜齐的评价不一定都很准确,但大体上可谓把握了古格时期“擦擦”发展的总体特征。

此外考古学者们对古格“擦擦”的发掘也进一步表明,从古格王朝建立到灭亡的近800年的历史中,古格“擦擦”制作明显地体现出两种风格,即早期“擦擦”作品具有浓厚的印度、尼泊尔佛教艺术的造像特征,年代大约可早至11或12世纪;晚期的“擦擦”已充分西藏化,大多是13世纪以后,甚至是17世纪的作品。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桑吉扎西 编辑:闫秀勇
华人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