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固的佛像见证流动的历史:山东棘梁山摩崖造像
棘梁山摩崖站立佛像
南崖风蚀比较严重,多为唐宋时期的单体佛像和罗汉像。山东面有一处刻经,南北长12米,高2米。所刻为《佛说大般涅架经》,字径16厘米。棘梁山摩崖造像时间延续久,内容丰富,不仅有佛教造像、刻经,还有一定道教、儒教造像,但不占主流。其中东崖南面下端有宋代“三教通连龛像”,“释加牟尼”佛居中,“文宣王”孔子居西,“老子”居东,每尊主像左右又各立‘—弟子像’。
棘梁山摩崖造像
棘梁山造像在鲁西一代是造像数量最多、时间延续最久、内容最丰富的一处造像,在我国石刻造像研究方面更是具有重要的价值。造像中北齐“一佛二弟子像”,其高度在中原一带是最高的,堪称“中原北齐第一佛”。皇建二年弥勒下生像是弥勒形象的最早表现形式,弥勒像一般为倚坐像,此处表现为站立势,较为特殊。棘梁山之北六工山唐代长安三年(公元704年)弥勒像,表现为双腿下伸斜向内收的半跏趺坐式,这对于研究考证弥勒佛演变规律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而造像中的无量寿佛像(高1.8米),则又体现出了净土宗教信仰在当地民间的影响。棘梁山“三教通连”造像是我国雕刻年代最早的一处,它对于研究历史上三教的融合、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另外,此山宋代造像几乎包括整个两宋历朝造像。我国北方的佛教开窟造像之风在唐末五代之际由于中原战乱而渐趋衰落,大规模的摩崖石窟极为罕见。
棘梁山雕满佛像的崖壁
![]() |
1
2
|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8小时点击排行
-
108497
1踏雪游少林 感受独特韵味 -
79486
2安徽黄山雪后惊现美丽“佛光” 令人叹 -
78537
3习近平会见星云大师:大师送我的书 我 -
77552
4雪中探访千年古刹南京栖霞寺 银装素裹 -
59620
5沈阳一商场惊现“风衣弥勒佛” 前卫造 -
48772
6素食健康:震惊 肉食背后的25个真相 -
47722
7合肥一楼盘开业请法师祈福 公司领导现 -
36646
8西藏“90后”活佛:用新潮科技概念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