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书法家的佛缘
2010年07月12日 09:41《中国佛教文化艺术》 】 【打印共有评论0


苏东坡手书《妙法莲花经》(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提供)

佛教的在家信众称为居士。佛教传入中国后,随着佛教对中国文化渗透的逐步加深,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文人接受了佛教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成了佛教居士,比如白居易自号香山居士,王维自号维摩居士。在中国古代的书法家中,除了有许多僧人书法家外,也有许多居士书法家,他们与佛教有着密切的交往,这种交往既有有形的人际交往,也有无形的思想交往。在他们的书法创作实践中体现出了佛教的情怀,我们不妨以杨凝式和苏拭为例来略加说明。

杨凝式,号维希居士,五代著名书法家。他非常崇佛,经常出入佛寺,与僧人交好。据说曾有朋友见其家人入冬缺衣,乃赠与他银50两,绢100匹,他却悉数转送给寺庙,至于家人饥寒交迫,则置之不顾。据《旧五代史•周书十九•列传第八》载:“凝式长于歌诗后于笔札,洛川寺观蓝墙粉壁之上,题记殆遍,时人以其纵诞,有‘风子’之号焉。”杨凝式有一个癖好,那就是喜欢逛游寺庙并在寺庙的墙上任意作书,因此远近寺庙的墙壁上都留有他的手迹。这种情形既说明了杨凝式与寺庙的关系非同一般,也说明了杨凝式的书法确属精品,僧人们都以寺庙的墙上有他的手迹为荣。我们都知道,寺庙乃是清净干净之地,岂容一般人在其墙上乱写乱画?既然杨凝式拥有这等“乱写乱画”的特权,足见他的“乱写乱画”是非同寻常、自有其价值的。杨凝式写在寺庙墙上的书法曾得到当时许多大书法家的赞赏,如五代的大书法家李建中看到他写在断墙上的草书后,写诗赞道:“枯松倒桧霜天老,松烟麝煤阴雨寒。我亦生来有书癖,一回入寺一回看。”杨凝式最著名的书法作品乃是《韭花帖》。

苏轼,号东坡居士,是宋代诗书画三绝的文人。关于苏轼与佛教的往来,乃是学界津津乐道的事,许多文献中都有记载,写文章来论述的也不少。与佛教的密切交往几乎已成了苏轼的形象特征。苏轼朋友圈内的僧人是很多的,他与当时的高僧佛印、道潜、仲殊、琏公、辩才等人结为密友,意趣相投,书信往来很多。在这种交往中,苏轼形成了浓郁的禅的心态,或者说他的禅的心态因这种交往而变得更为强烈,他的诗、书、画作品都散发着的禅味。苏东坡的书法作品当时就曾被称为“禅书”,比如他的《寒食诗帖》,就是这种“禅书”的代表作,超逸之趣不同凡俗。

杨凝式和苏轼是居士书法家中与佛教进行密切交往的典型代表,其他的居士书法家我们还可以举出很多,比如黄庭坚、王维、许友、傅山、邓石如、龚晴皋、伊秉缓、张裕剑等,这些居士书法家的创作实践实际上都受到了佛教或禅宗精神的影响。明万历年间的竹懒居士在《题刻大慧禅师〈正法眼藏〉》中有言日:“名袖之与士大夫处,虽无心袭其文采,有如缟裹旃檀,芳馥暗透。”僧人与士大夫交往,僧人不知不觉中要受到士大夫的影响;同样地,反过来,士大夫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僧人的影响,这种影响乃是作为士大夫的居士书法家之禅宗精神的重要来源。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佚名 编辑:张领栓
华人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