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中爆发的智慧》:佛教忍辱观
摘自:多识仁波切 著 《爱心中爆发的智慧》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10年6月
阅读提示:本书作者从藏传佛教中观派理论出发,对藏传大乘佛教作了系统的概括、梳理,并对《金刚经》、《般若心经》这两部代表着佛教智慧的广度和深度的经典典籍作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和剖析。从佛学角度针对现代人作生动活泼的阐释,并翻译解读了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诗体佛学著作。 |
忍波罗密多
“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稀有”是说“法忍”。
世人把自我和自己的五蕴之身以及属于自己的一切都当成实实在在的东西,爱恋不舍。
一旦悟到无我,即悟到自我是一个虚构,自己的五蕴之身和一切属于自己的家庭财产、名利地位都成幻觉,像海市蜃楼一样,像肥皂泡一样,突然消失和失去时,就会产生像失去依靠、掉入无底深渊似的失落感和恐惧感。
人在清醒状态下死亡时,也会有这样的失落感和恐惧感。“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那时就会感觉到一切都空空如也,连自己也永远消失了,不可挽回了,对自己一生的过错抱着悔恨的心情,看自己的亲人和仇人最后一眼,当此时刻才能与世无争地善言相别。
学佛的人如在此时此刻能产生皈依之心和投生人天的愿心,就是一个乘愿上升的良机。
密法中的中阴身成佛就是利用这个良机,改变业力,获得自由。
显宗佛经中也介绍死亡的过程和死时如何皈依之法,因为人到此时才会产生真正纯洁的皈依之心。
在悟到“无我”和面临死亡时,能不惊、不怖、不畏的惟一的办法就是信解诸法无常、无我的究竟真理,打消一切执著虚妄的念头,从梦幻中觉醒,从无为的恩怨纠缠中脱身,事事用空理观照,清醒、主动、自觉地改变自己的命运。
只有平时怕死,到死时才不怕死;平时不怕死,死时就怕死。
平时怕死就会以佛法做到问心无愧,不做坏事,到死时心地坦然,没有负罪感,没有悔恨,这样就可坦然死去。
只有真正修佛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
要悟到本无所得,哪有所失;
生死本是虚幻,何必贪生怕死。
这是一个获得真智慧的超凡境界。
因此,经中说:闻此空理,“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
“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多”就是说彻悟人无我和法无我的慧般若是第一波罗蜜多——就是第一超世法。
法忍是忍波罗蜜中的一种。
忍波罗蜜共分三类,即忍辱、忍苦、向善坚忍(见《菩提道次第广论》)。
“忍”是一种最高贵的品质。
宗喀巴说:忍是英雄人物的最高品德,是扼制烦恼的第一法宝,是制伏嗔怒毒蛇的金翅鸟,是恶言刀枪不入的盔甲。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8小时点击排行
-
108497
1踏雪游少林 感受独特韵味 -
79486
2安徽黄山雪后惊现美丽“佛光” 令人叹 -
78537
3习近平会见星云大师:大师送我的书 我 -
77552
4雪中探访千年古刹南京栖霞寺 银装素裹 -
59620
5沈阳一商场惊现“风衣弥勒佛” 前卫造 -
48772
6素食健康:震惊 肉食背后的25个真相 -
47722
7合肥一楼盘开业请法师祈福 公司领导现 -
36646
8西藏“90后”活佛:用新潮科技概念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