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2015-04-30 星期四 农历三月十二

凤凰卫视

寻找消失的云南第一寺:东汉普贤寺

2012年01月28日 09:44
来源:新浪网 作者:袁金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说起云南佛教的渊源,公认的说法是从唐朝开始传入,在今天的大理一带传播,现存的建筑还有崇圣寺,可你来昆明的“普贤寺”参观后,你的这一看法或许要改变,他的历史没有几个人能说清楚,因为他的遗迹已经被毁,在他原址上现在能看到的是“徐霞客纪念馆”和“升庵祠”。

拜访升庵祠(图片来源:新浪七彩云南 摄影:袁金桥)

这本是个无心之举,只是听说里面有传播蒙学的,去学习一下,顺便参观一下滇池西岸的“徐霞客纪念馆”和“升庵祠”,可进门时却被一股凉气把这个打算淹没了。我们一行五人中有一个对这一带的历史比较了解,他说这里原来是一座寺院,有两千多年了,在文革的时候被毁,死了很多人,冤魂太多,曾经为了开发里面念了三年的《地藏经》,尽管这是迷信的说法,但里面的温度与只有一墙之隔的外面相比还是冷得许多。

云南还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寺院,这可是颠覆云南佛教史的说法,得有充分的证据。两千年前正是中国东汉时期,佛教也刚刚传入中国,云南毗邻印度,那时就有僧侣到云南传播佛教文化也不是可能,在“普贤寺”里寻找他的历史证据已无从可考,但我们翻阅历史资料却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据明宪宗成化元年河南道监察御史季琮撰《重修普贤寺记》碑文载:“后汉时有不知其名之僧见其山之秀丽,遂始以为居焉。是时兵戈扰攘,居民流离,盖灭迹矣逮我。”意思即在东汉时,有不知道名字的僧侣来到西山脚下,看到这里的湖光山色秀美,于是就居住下来(汉明帝以后的东汉时期,佛寺是为西域僧侣居住和过宗教生活使用的)。后来因为滇池周围族群之间相互攻伐,居民流离失所,僧人生活的地方也被毁了。碑文里没提到东汉僧的国籍、居所情况、人数和怎么来到滇池边生活的,但昆明西山发现的天子庙贝丘遗址是3800年前青铜时代,生活在滇池西岸的古代居民的一个渔猎场所,证明2000多年前这一带就是滇中地区生产生活的一个中心,这为普贤寺渊源于东汉时候僧人居所的说法提供了可用于推论的佐证。

院子里那棵200多年的香椽树(图片来源:新浪七彩云南 摄影:袁金桥)

在历经1500年后的明初,普贤寺才真正建寺,据季琮撰《重修普贤寺记》碑文载:“圣朝(明)初有僧玉琳者因是迹而依栖之,则屏除茨翳,开广居址,斫构为堂、刈草为庐,遂以‘普贤寺'名焉。” 明洪武年间初建的普贤寺只有一间正殿,后来大修新增正殿三楹,后阁,正殿两侧建禅房,左名“曙霞”,右名“幽月”。庭院内外建游廊和多道山门,并砌围墙。后又在乾隆、咸丰、光绪三朝重修,最长的一次修了30年,并增建了罗汉殿(后改称罗汉堂)。

现在,“普贤寺”的左边和前面已建起钢筋混凝土的民房,右边是一所学校,后面绿树葱葱。古时的“普贤寺”已不复存在,但从历史记载和“徐霞客纪念馆”“升庵祠”两座建筑、那棵200多年香椽树,我们还能依稀窥见其昔日的恢弘。站在里面,仿佛还能体会到当年滇池还有八百或五百里时普贤寺“香阁影波心,从云万木深。月明清梵夜,遥应海潮音”的磅礴气势。

胜景不胜数,香火恋客人。真心希望普贤寺能重现昨日光华,它的香火是断了,但它身上承载着的云南历史文化永远却不可能断绝,后世子孙也会永远追记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闫秀勇] 标签:贤寺 云南 滇池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0人参与  0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