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做慈善事业是佛教徒最紧要的?
何建明:对,这是弘一大师讲的。像太虚、圆瑛、弘一,甚至包括定闲都强调慈善的重要性。所以定闲在清末的时候就已经讲了,他说做慈善事业最能够体现佛教精神,因而他很支持做慈善事业。太虚大师在近代批评中国佛教经过几百年的流变之后,说是大乘,实际变成了小乘,不关心社会跑到山林里面去了,做“山林佛教”。而我们批评的小乘佛教,所谓的南亚地区和东南亚地区的佛教,他们是小乘而做大乘的事,他说这是大乘里面最可悲的事情。所以我们现在建立一个现代中国佛教传统,就是要弘扬整个的佛教的一个救世就难的精神,利他度人,以这个来度自己。
所以要号召所有的佛教徒,积极的参与社会服务。医疗也好、教育也好,做社会教育也好,做社会帮贫济困也好,甚至帮着大家的心灵都是可行的。有钱有势的人也需要扶贫,因为他精神上会有很多的负担,这是另外一种慈善的方式。
比如说北京的中关村高科技园区,就有很多人信仰宗教。为什么?因为他们精神上有很多的负担。宗教徒不仅仅包括所谓的物质上的弱势群体,还要包括精神上的弱势群体。比如我们大学里面有的老师跳楼了,大学生、博士生跳楼,这就是所谓的精神上的弱势群体,也要关心。所以寺院出家人和在家人,他们在弘法利生方面就有很广大的市场,尤其是在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转型时期。
同时现代大中华区经济已经在腾飞,这个腾飞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一个转型的问题。我们面临的不仅仅是经济形态的转型,还要面临着一个社会形态的转型。
社会形态转型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要建立现代中国文化。什么叫现在中国文化?我们经常说要复兴隋唐盛世,或者汉唐盛世,汉唐盛世是一个什么样的文化呢?一个佛、道教文化非常盛行的一个时代。所以,佛教需要中国的传统文化,但是这个文化不是一个传统的东西,是经过近代社会转换了的,所以我们要继承太虚以来的这个传统。我们今天在闽南佛学院开这个会,我觉得非常有意义。我就是冲着闽南佛学院来参加此次会议的。因为在闽南佛学院培养了一大批具有世界眼光的大师级的人物,他们现在在世界各地弘法。比如东南亚地区的,马来西亚佛教总会的创始会长竺摩法师,还有到欧洲、到美国弘法的很多法师都是这个地方培养出来的。所以在这个地方开这样一个会议,它有继承和发展的价值。
相关视频:
专访何建明教授:慈善是佛教徒现在最紧要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