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佛教理论和实践
2008年11月19日 15:40凤凰网华人佛教  【

二、大力发展慈善事业不仅是社会的需要,也是佛教事业发扬光大的重要历史机遇

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些既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进步带来了巨大的活力,也带来了新的矛盾和问题。截止到去年年底,我国城市还有2200多万低保线以下的群众,农村还有5700万低收入和贫困人口。根据去年开展的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全国现有残疾人口8296万。每年因各类灾害需要救济的群众近8000万。为解决大量群众的各类困难,国家在不断完善相关保障制度。一是从2003年开始建立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截止目前,全国城镇困难群众有2270万人得到最低生活救助和基本保障。自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目前已有3560多万农村低收入群众得到救助。2007年,全国投入城市低保资金达到277亿元,投入农村及其他社会救济190亿元。二是建立灾害救助制度,包括应急生活救助、灾后恢复重建援助和冬春受灾群众生活救助等,近年来每年救助受灾群众在7000—8000万人,投入救灾资金在80多亿元。三是建立国家扶贫计划,每年投入120多亿元帮助农村低收入群众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和改善生活条件。四是发展特殊对象的社会福利事业,对老年人、残疾人、孤儿等提供帮助和救助。2007年投入社会福利事业资金87亿元。

但是,解决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既需要各级政府的不懈努力,也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支持。特别是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不仅存在覆盖面小、保障水平低、保障项目少等矛盾,还在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各类社会群体出现临时的、突发性的困难很多,单靠政府刚性的社会救助制度难以有效保障各类社会群体的需求。慈善事业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其他保障制度的补充,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同时,我国正处于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发达国家迈进的关键时期。2007年全国人均GDP达2280美元,部分省市人均GDP实际已经进入发达国家水平,如上海为9200多美元、北京为7800多美元、浙江5200多美元等。但是,地区之间、人群之间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各类社会矛盾突出,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之后,在经济上与国际社会接轨较快,但社会管理的思路和方法很多方面还停留在70—80年代的水平,更缺乏国际的眼光和采取国际通行规则处理问题,特别是处理好农村群众、城镇农民工、社会组织等各类特殊群体的利益问题,协调好政府与各类利益群体的关系问题。我国社会管理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已经成为我国坚持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之外的另一个重大挑战。慈善事业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是减少社会矛盾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措施,大力发展慈善事业不仅十分必要和迫切,还必须充分吸收国际社会开展慈善工作的经验和做法,并与我国文化、社会传统和经济发展水平结合。

在发展我国慈善事业的历史进程中,我国佛教事业同样面临着重大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政治更加民主开放,宗教政策进一步宽松,以及人们追求自身发展、期盼和谐安宁的生活,为佛教事业发展提供了更加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人们社会生活和工作压力加大、生活节奏加快,加上当今社会存在着思想多元、信仰空洞、内心浮躁、目标偏离等众多问题,绝大多数人对佛教文化、宗教信仰等关注很少,佛教在促进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等方面的作用非常有限,佛教在现代社会的发展面临重大转型。

作者: 郑远长   编辑: 邢彦玲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