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者,师弟朋友也。对他者,对于师弟朋友之所信解遵循者之拣察也。易言之,择朋友须慎,择弟子须慎,择师长更须慎也。嘉祥大师《法华统略》二云:“凭师之人,须精鉴师之得失,不可便信,亦令师识知弟子真伪而晓示之。”古人用心,踏实如此,则今之逐名位而凭师,图生存而慕道,择势利而传法,因利害而相交者,适足自陷而已。拣察之法,亦如对自。先勘其行解是否相应,若相应者,再与古今圣贤相较,定其品位,长者尽之,短者置之而道东矣。若其行解不相应者,非惟不应举与古今圣贤相较,更宜决然舍去,不可顾惜情面,滞留贻戚。不观夫所谓新僧伽者,莫不以招摇撞骗为能,荒谬绝伦为得乎。此无他,师弟朋友之间之熏习使然也。释迦示现苦行六年,又复示现树下成佛,亦无非示人以学道须有抉择,不可盲从而已。不肯盲从,斯知向上,知向上,无事不办矣。
第五段
结成者,人命须臾,百年弹指,此生不办,来日多艰,游阆苑而空回,泛银河而徒返,虽至愚者亦知其不可矣。而况玩忽圣言,自戕德本,盲目相导,断他慧命者乎,拙作不文,义或无迕,嗟哉明达,幸攻错之。
(原载《佛教公论》1934年第1期 署名缁哉)
——见《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第82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