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化县志》、《龙塘山志》均说,黄檗是在元和年间拿着皇帝给的200两白银兴修此寺的,这种说法可能不太准确。根据有关资料推断,慈云禅寺应该建于宣宗大中元年到大中2年之间,即847—848年。建寺的银子主要依靠化缘和官府豪绅的布施。作为当时全国最有名的大和尚,讨些银子对黄檗来说是并不困难的。根据裴休的笔记,可以知道他曾经亲自去杭州买木材,这个记载和民间流传下来的一些说法也十分吻合。在宁国,人们说起黄檗,并不叫他希运禅师,也不叫断际禅师,而是称为踏木祖师,其因就缘于他在杭州买木头的一则传说。这则传说是这样的:黄檗禅师来到杭州一家木行,老板说:“你深山建寺,山高水险,路远迢迢,不知要购多少,又怎样运去?”黄檗指着系在腰间的带子说:“这带能捆多少,就要多少。”老板一笑说:“就那么一点,毋须说买,我送给你!”黄檗连连道谢,两人随即来到江边。黄檗禅师不露声色,解下腰带,口里念念有词,向那堆木料抛去,结果除了一根沉香木,带子把堆在那的木料全部捆住了。老板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赶紧表态免费赠送。黄檗跳上木筏,将木料全部从钱塘江边踏下江去,任其沿着江底流淌到千顷山的天池之中,浮出,然后打捞上岸。人们为黄檗的大神通惊服,就叫他踏木祖师。当然,这只是一种传说,但从这踏木采购和其他象木片鱼、豆腐石、讨封皇粮等流传在千顷山的故事里,也可大略知道黄檗化缘建寺的小小端倪。据载,当时建寺规模浩大,各类工作人员多达百余人,最终建成大禅院一座,僧舍及客房99间,并在昌化白牛桥和宁国银峰大塔脚均建有脚庵,铺筑了通往千顷塘的数十里石板山道,沿途还分别建有转洞三处,供香客行人休息。此外,还在千顷塘周围建起龙门寺、车阗寺,龙井寺等寺观。建成后,四方僧侣纷纷来投,香火极旺。现在,古寺、庵亭等景观虽然不见,但许多遗址尚存。
黄檗禅师主持千顷山时间不过一年多时间,大中2年,也就是848年,裴休从江西调任宣州刺史兼宣歙观察使。说到裴休,这也是个很有意思的人,他信仰佛教,可以说是到了入迷的程度。他自号“河东大士”,每每政事之余,就到名山大川寻求佛法。甚至不顾官员体统,穿着僧衣,拿着钵盂象和尚一样到处讨饭。还把已中举人的二儿子送到佛门,并写了首诗记录这件事,说是“他日忽然成大器,人间天上独称尊。”他的儿子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后来成为镇江金山寺的开山祖师,也就是《白蛇传》中的法海和尚。除此之外,裴休还做了一件更荒唐的事情,让他心爱的小老婆借到寺院许愿的机会,勾引禅师,生下孩子,说是留下一个“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