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2500多年前,伟大的释尊创立了佛教,他的智慧光明,照耀着在苦海中升沉起落的人们。从此,佛教沿着漠漠黄沙的丝绸之路,于公元前2年向北传人东方文明古国中国,形成了灿烂的中国佛教文化即汉传佛教,并且逐渐传入韩国、日本等地区;同时,佛教飘洋过海,公元十三世纪南传至泰国、缅甸、斯里兰卡等东南亚地区,谓之南传佛教;公元七世纪从印度佛教传人西藏的称为藏传佛教。特别是近百年以来,佛法从亚洲传播到欧洲、美洲、大洋洲等广大地区,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藏传佛教中的万物平等思想
藏传佛教佛教认为世间万物的存在是“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的缘起,无不从一定的因缘条件和合而互生,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百业经》云:“诸般有情之苦乐,佛说皆由业所致。业种之因广无数,由此众生多。”依据经中所说,诸有情的一切善恶苦乐不是无缘无故生成的,一切的依报都是我们自身的业所感。藏传佛教依据缘起法的智慧主张生命只是一个过程,我们的生命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中不断轮回着,认为生命是相似相续、不常不断的。佛教认为,能够决定我们生命去向的,不是万物主,而是我们自身的业力,是我们的一切语言、行为、思想导致轮回的业。轮回的业归类为“恶十业”。其中第一恶业是杀生,就是有意识的杀害任何众生的生命,生命就没有大、小之分。所以我们不但必须对此生此世负责,还必须对自己未来的生命负责,不断反省自我、提升自我,树立自尊、自律、自觉的精神。佛陀指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在佛性上是平等的。”藏传佛教密宗修行时佛教的“四无量心”(慈、悲、喜、舍)当作修行者的最关切的事来发愿,如“愿一切有情具乐及乐因/愿一切有情离苦及苦因/愿一切有情不离无苦之妙乐/愿一切有情远离怨亲爱憎常住大平等舍”
意思是希望众生都登上他们过去所不曾享受过得幸福境界,让他们都做好事,积善因;希望众生从今日起都脱离苦海,让他们不再做坏事,积苦因;为别人身心都快乐而高兴;视众生如母,谁也不比谁重要或不重要。对于别人不论远近,都无偏好心或憎恨心,众生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