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中国佛教从“心”开始,讲求的就是一种方法论,构建一种心心相印的和谐理性模式。它强调的“同其心而和合为尚” 的“价值关联模式”,能够为不同的国家、民族和宗教信徒,提供一个处理国家、社会、个人和群体之间的基本理路。它能够从自心净化到心心相印,从心心相印到心系众生、回报社会,建构起一个以佛教信仰为核心的伦理秩序。其中,佛教的人间性就是要在这个所谓凡俗的世界里面体现其神圣性,把它的限制转化成个人乃至群体超升的增上缘。此当为人间佛教的核心追求,同时也是中国佛教建构其和谐理性模式的基础。
所以,世界佛教论坛倡导的,和谐世界,从“心” 开始的佛教理念及其信仰方法,实际上也是对现代世界、当代中国人交往关系的一种新建构,实质上就是和谐世界、和谐社会的建构方法和基本路径。
在此方面,世界佛教论坛应该说是一个十分有利的突破。它以论坛形式作为佛教与社会的一个中介,作为佛教与其他社会系统之间的中介,佛教与各种社会活动的制度中介,大大强化了佛教与社会、国家之间的良性互动。
就佛教论坛的公共性而言,佛教论坛“公共性”的大致内涵是,以佛教论坛为平台,对世界开放、对社会开放,对全人类开放,面对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社会的公共问题,基于公共理性立场,表达佛教价值理念,与其他任何宗教和其他社会组织一道,讨论并解决全人类和中国人共同关心的社会问题。
如果说,佛教需要直接进入社会,并且已经进入社会,那么,它的宗教实践就需要一个所有公民社会都能够认同的交往中介。从“心”开始,缘自于行,经由世界佛教论坛的组织形式,佛教的价值理念就已经直接进入了当代公民社会,最终汇聚在每一个人的精神觉悟。正是这样一种特殊的社会交往中介,它以一种信仰群体、社会团体、学术组织的形式,内融佛教精义,外契社会需求,实际上则就是在佛教与社会、全球社会、乃至其他宗教组织之间,构筑了一种所有公民都能够认同、接纳的价值中介,社会公共参与,呈现世界和谐。
所以,世界佛教论坛的最大价值,就是把从心开始的修持、觉悟的佛教实践关系,予以规范化、制度化和组织化,进而可以让不同社会系统的价值理念,直接地互动于佛教价值体系。这就涉及了佛教与社会认同的关系、触及了人间佛教建设的关键领域,即宗教话语如何进入公共领域成为一个公共的话语群体的问题。
总而言之,世界佛教论坛可以构建出不同的层次,而在不同的层次有所侧重。佛教理念是其内核,社会服务是它的公共特征,救世救心是它的基本功能,而精神觉悟和心灵境界的提升则是其中心所在。
正是这样一种佛陀精神,它强调人心的净化和觉悟,能够把世界公民、中国人民,汇聚在一个正义、和平、平等、智慧的价值秩序之中,以“心”作为人间觉悟的基点,以及社会和谐、世界和谐的逻辑起点,努力建构一个天下人人共享的功德共同体、真正分享这个共同体的所有精神和全部利益。
由此,中国佛教从“心“开始,既建构了和谐世界与和谐社会,同时亦真正走向了人间——走向了当代公民社会、走向了全球社会,走进了每一个爱好和平、正义、平等、智慧的世界公民的心中。
|
作者:
上海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 李向平教授
编辑:
yun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