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四缘说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2009年01月22日 10:21“佛教与生态文明”论文集  【
相关标签

所缘缘。又作“缘缘”,即所缘之缘。所谓“所缘”,与“能缘”对称,指心及心作用的对象,即认识作用的对象。当心及其作用的对象成为原因,而令心及其作用产生结果时,心及其作用的对象即对象所缘又是缘,称为“所缘缘”。《阿毘达磨俱舍论》卷七云:“所缘缘性即一切法,望心、心所随其所应。谓如眼识及相应法,以一切色为所缘缘。如是耳识及相应法以一切声,鼻识相应以一切香,舌识相应以一切味,身识相应以一切触,意识相应以一切法为所缘缘。”(《大正藏》第29卷,第37页上、中。)“一切法”,指一切存在。“相应法”,指心所,即与心相应的心理现象。意思是说,所缘缘性即一切法存在,如眼识及心理作用必以一切颜色为所缘缘,耳识及心理作用必以一切声音为所缘缘,乃至意识及心理作用必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存在为所缘缘。又,唯识学派于所缘缘立有亲疏二类,《成唯识论》卷七云:“此体有二,一亲一疏。若与能缘体不相离,是见分等所虑托,应知彼是亲所缘缘;若与能缘体虽相离,为质能起内所虑托,应知彼是疏所缘缘。”(《大正藏》第31卷,第40页下。又,唯识学派提出心识的认识作用有两个面相:“见分”,主观的认识主体;“相分”客观的认识对象。)这是说,亲所缘缘为见分等的内所慮托之法,是与能缘之心不相离,在内心中变现认识对象的相状,也称为影像,也即影像相分。疏所缘缘为与能缘之心相离之法,是指仗托影像所依为缘才能生起的相分。影像之所依,称为本质,也即本质相分。四缘中所缘缘的要点是,强调主观心识活动必须有客观对象,作为牵引的因素,才能生起;强调客观的境色对于主观心识能限制它缘虑的范围,並要求它缘慮的生起。

增上缘。包含甚广,以上三缘以外的其他因素,都是增上缘。即凡有强胜的势力,能成为他法生起的助力、间接原因,都称为增上缘。如田地、水、肥料等,对农作物,都是生长的助力,是增上缘。还有的虽不是切近的助力,但不妨碍事物的生起,也属于增上缘。如居室外周边的良好环境,对居住者就有增上的作用。增上缘对结果能产生或顺或违的作用。如霜雪能使禾苗由绿色变为枯黄色,霜雪对于枯黄色是顺势的切近助力,而对于绿色则有违拗之义。

作者: 方立天   编辑: 邢彦玲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