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在二十一世纪的使命
2008年04月07日 08:55《法音》  【
相关标签

关于希望工程,还有一件令我们深思的事。1996年中国青少年思想文化调查中,问到我国近年来思想教育活动方面比较成功的活动是什么。在27000份答卷中,76%的人认为是希望工程。而希望工程本身并不属于思想教育活动。但人们正是通过希望工程,了解了我国的教育现状,从而奉献出自己的爱心。在一些人价值取向出现疑惑迷茫时,希望工程如同一股清流,洗涤着那些被名利物欲染污的心。

同样,佛教慈善事业也起着类似的作用,虽然它本身并不侧重于心灵的教化,但人们正是通过慈善事业,知道佛教徒不是可耻的社会寄生虫,而是救苦救难的菩萨化身;通过慈善事业,认识到佛法不只是关注来世,更是在利益现实人生;通过慈善事业,了解到佛教不是愚痴迷信,而是自己心灵的真正归宿。这不也是从另一个角度在弘扬佛法吗?!

展望21世纪,佛教的慈善事业将任重而道远。我们不仅要支持希望工程扶助教育,不仅要帮助聋哑等残障人士,不仅要救助社会中的弱势人群,而且还应兴办老人院等社会福利机构。因为21世纪将是老人的世纪。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这汹涌而来的银色浪潮,将给社会带来一系列经济文化等问题,也带给国家沉重的财政负担。同时,我们还应本着佛教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通过慈善事业,进一步使佛教深入民众,深入民心。

实际上,做慈善事业并不是有钱才能做。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人指点迷津,为人提供种种方便,乃至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亲切的问候,都是在行善。

“勿忘世上苦人多”,只要这世上还有人在苦难中煎熬,慈善事业就应存在下去!

十几分钟的演讲很快就要过去了。而相对于广阔无垠的宇宙,21世纪也不过是弹指一挥间。面对飞逝的光阴,我们跨世纪的佛教徒,没有必要像文人墨客似地感慨“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而应该拥有祖师大德那种“收拾乾坤归眼底,一肩担却古今愁”的壮志豪情,为众生担负起天地间无尽的苦难哀愁,为佛教担负起慈悲济世的神圣使命!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作者: 果彻   编辑: yunw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