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如此,佛教的慈悲形象久已深入人心。今天,人们形容一个出家人的相貌,往往说他慈眉善目;劝人改邪归正,就要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连街上的乞丐也爱找出家人乞讨,见了出家人总要说:“师父慈悲,可怜可怜吧!”
但是到了近现代,佛教的寺庙建得越来越华丽,敲敲打打的佛事越来越频繁,对社会的关爱却越来越少了。社会上一些人提起佛教来,不是愚昧迷信,就是消极避世。难怪太虚大师考察南传佛教后曾慨叹:南传佛教是小乘,却行的大乘事;中国佛教是大乘,却行的小乘事。这句话对今天的佛教界依然是个警示,难道佛教所提倡的慈悲济世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吗?我们今天该如何实践佛陀的教诲呢? 半个世纪后,太虚大师的话终于得到回应。在海峡两岸,由慈悲之心催生了“慈善”和“慈济”两朵绚丽之花,芳香四溢,普熏世间。
今天的社会,贫穷和疾病仍是困扰世人的一大难题。为此,台湾慈济功德会的创办者证严法师,发心筹建了具有现代化医疗设备的医院——佛教慈济医院,以高超的医术、无微不至的护理和慈悲的爱心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虽然这是一个佛教徒创办的医院,却没有宗教的樊篱。在病房里提供一定空间,安排相应的宗教服务,为不同信仰的危病患者送上临终关怀。
1995年9月27日,在厦门市一位叫陈国辉的年轻工人,患心脏病住进医院,因付不起医药费而危在旦夕。但当南普陀寺慈善基金会为他付医药费时,遭到了身为基督教徒的病人家属的非议。可慈善会的创办者妙湛老和尚却说,在他眼中,没有宗教的分别,这是一个生命。他尊重生命。慈善会捐款4.8万元为陈国辉安装了一个永久的心脏起搏器,令他转危为安。
获得新生的陈国辉,向慈善会敬献了“捐赠扶助,功德无量”的锦旗。而且,在观音菩萨圣诞,他也来到庄严的殿堂,献上鲜花,一改基督教徒不进异教教堂、寺院的训诫。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是佛教的精神,慈善事业正是把这种慈与乐、悲拔苦的精神化为实际行动。
有人预测,21世纪的竞争,不是科技的竞争,也不是能源的竞争,而是教育的竞争。但在我国,有2亿文盲,全世界每四个文盲中就有一个是中国人。近十年来我国每年有上百万的儿童因贫困而失学。贫困导致愚昧,愚昧只会导致更加贫困。
我们知道,社会上有救助失学孩子的希望工程。而在慈善会筹备阶段,妙老就与四川的遍能老法师、惟贤老法师一起创办了佛教希望工程。
去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再次发生洪灾,在湖南重灾区民主垸,58所学校被淹,2万余名学生无法就学。得知这一消息后,现任会长圣辉大和尚立即率慈善会同人赶赴灾区救助,并捐款15万元为灾区建一所希望小学。
从1996年到1999年,短短三年时间里,慈善会已先后在全国各地兴建、助建30余所希望小学,大批学子返回他们渴慕的校园。挽救一个失学的孩子,就是挽救一个未来——祖国的未来,佛教的未来。谁能说他们中间不会出现一批振兴国家的栋梁之才,谁又能说他们中间不会出现一代祖师大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