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牙是如何流入汶上的?
2008年10月10日 17:08凤凰网华人佛教  【

除了石匣铭文和塔宫墨书等文字资料外,佛牙上两个模糊的字迹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目光。不少专家通过字迹放大后辨析,认为是“京府”二字。从而猜测其来历是“京师的王府”——这一解释明显牵强。因为石匣铭文上记其来历是京师“嘉王宫”而非 “嘉王府”。

从字迹分析:字为行楷,因佛牙本身不平坦且有细小裂痕,笔峰顺势,稍有走墨。如果认定第一个字为“京”,那么与下面的“府”字比例搭配就极不协调。从笔序上分析,第一字当为“东”的繁体。通过查阅宋人墨迹,特别是研究王安石的手迹,确信这一发现可以成立。此后得到多数专家和研究者的普遍认可。黄庭坚评论王安石书法:荆公率意而作,本不求工,而肃散简远,如高人胜士,敝衣败履,行乎大车驷马之间,而目光在牛背。明项元汴跋《楞严经旨要》,评曰:

(荆公)凡作字,率多姿墨疾书。初未尝略经意,惟达其辞而已。然使积学尽力莫能到。评书者谓得晋唐人用笔法,美而不妖艳,瘦而不枯瘁。

“东府”又何所指呢?熙宁二年,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设东、西二府以居执政”,王安石上《迁入东府赐御筵谢表》(《临川先生集》卷四七),可知“东府”即宰相府。如此则佛牙与当时的宰相“东府”执政官王安石有联系。经请教当时原河北省文化厅厅长、王安石研究专家郑熙亭教授,得到他的首肯。1994年7月写成《东府佛牙》,同年12月4日于《济宁日报》首次公开发表。

公元一九九四年三月十五日,山东宝相寺太子灵踪塔发现一批珍贵的宋代佛教文物。依据塔宫墙壁题记和石匣上的铭文记载:出土的佛牙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遗骨。

相传释迦牟尼是释迦部落(今尼泊尔境内)的太子,因有感于俗世老病死苦,出家修行,后于菩提树下觉悟成佛。释迦牟尼圆寂后,全身化为米粒状舍利,唯牙齿完好无损,被佛教徙奉为圣物,予以供奉,称佛牙或佛牙舍利。据说传世的佛牙共有四颗。唐玄奘在《大唐西域记?缚喝国》中写道:“有佛牙,其长寸余,广八九分,色黄白,质洁净”。又据唐《悟空入竺记》载:悟空于唐贞元六年(公元790年)由犍陀罗王城求得一支佛牙舍利带回东土。我们今天看到的佛牙光洁明亮,晶莹如玉,与典籍记载吻合。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佛牙上有“东府”两个墨迹,——为寻找佛牙来踪提供了一个重要线索。

作者: 汪海波   编辑: spring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