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文化:素食的生命伦理思考 动物应被道德关怀吗?
素食的生命伦理思考动物应被道德关怀吗?(图片来源:资料图)
长久以来,人们曾经将黑人和奴隶排除在人类的伦理范围之外,对那种一视同仁的行为和思想感到不可理喻,从而嗤之以鼻。可当年那些荒诞不经的观念如今成为了主流,忠实等级尊卑论的人成为了受谴责者,我们可以这样讲:人类道德观改变的过程事实上是道德适用范围扩大化的过程。更多的群体被关注并被吸收进来,最终构建起了“一切自然人的人格平等”这一道德框架。但我们同时看到的另一个现实是,在人类对于非人动物的主流态度上,正如当年人类对待黑人奴隶的主流态度一样,那就是仅承认其所具有的经济价值及存在性,不承认其具有位格及道德性;认为人类的利益和理性是作为价值原点和道德评价的唯一依据,认为有且只有人类才是价值判断的主体。在这般观念之上,一切对非人动物的剥削与迫害就变的合情合理,一切奴役与恐怖的制造都会不被指责,从人性本利的论调上来说,这种局面是因赋予非人动物道德位置就会导致不能随心所欲地利用它们所造成的。那么我们就会进而思考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即动物是否应有道德位置。
非人动物应有道德位置。(图片来源:资料图)
动物是否应有道德位置?回答这个问题可以借鉴人文主义者反驳种族主义者的论证方式,整理以后有以下四点:
1.人类享有天赋之权,故而每个自然人都具备天赋价值;动物也享有天赋之权,故而每个动物也都具备天赋价值。拥有天赋价值的人与非人动物的共同点是:二者之间具有同样的认知能力,判断能力和情感存在,不同之处仅在于能力大小的差别,但理性与否及能力大小并不构成道德上的降级,因为人类之中也具有低能群体(诸如植物人,重度智障或重度残疾),且这类低能群体在一些能力上还不及非人动物中的高能群体(诸如其他猩猩猴子等灵长类动物),所以非人动物应有道德位置。
意识层次及行动方式,只存量差不存质差,所以非人动物应有道德位置。(图片来源:资料图)
2.人类生活在这个自然界中,并意识到这个自然界,为满足自身欲求会主动采取行动,是生命主体;非人动物也生活在这个自然界中,也意识到这个自然界,也为满足自身欲求主动采取行动,也是生命主体。二者区别在于意识层次及行动方式,只存量差不存质差,所以非人动物应有道德位置。
1
2
|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版权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010-62111406)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48小时点击排行
-
108497
1踏雪游少林 感受独特韵味 -
79486
2安徽黄山雪后惊现美丽“佛光” 令人叹 -
78537
3习近平会见星云大师:大师送我的书 我 -
77552
4雪中探访千年古刹南京栖霞寺 银装素裹 -
59620
5沈阳一商场惊现“风衣弥勒佛” 前卫造 -
48772
6素食健康:震惊 肉食背后的25个真相 -
47722
7合肥一楼盘开业请法师祈福 公司领导现 -
36646
8西藏“90后”活佛:用新潮科技概念阐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