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楼朋林:北京房山石经与隋唐书法艺术

2011年04月21日 13:21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作者:楼朋林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编者按:为纪念房山石经开洞拓印55周年,推动云居寺文化景区建设,更好地保护、研究、管理、利用房山石经这宗珍贵的文化遗产,2011年4月21日北京市房山区召开纪念房山石经开洞拓印55周年暨房山石经研讨会。北京市文物研究所馆员楼朋林在研讨会上做了《北京房山石经与隋唐书法艺术》主题发言,内容摘要如下:

凡亲睹过北京房山石经的人,无不为其规模数量和艺术造诣所震撼。房山石经,堪称中国雕刻史乃至世界艺术史上的一朵别具特色、绚丽多姿的奇葩。深入研究房山石经的由来、演变与发展,可以让我们的嗅觉延伸到远古时代的大唐盛世,甚至更加久远,且能充分洞悉和体验先人们在脚下这块古老东方的神奇土地上繁衍生息和从事艺术创作的浓重气息,从中感受一种文明古国的精神内涵。北京房山石经在隋唐时期处于一个鼎盛时期,而在这一时期,同处于蓬勃发展的还有书法艺术,且涌现出了众多书法大家,产生了各种书法流派,也留下大批至今价值连城的传世佳作。这不由得使我对它们之间的关系产生联想,我想这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时代发展形成的社会制度、文化的发展及其他相关状况导致的必然结果。

一、房山石经(隋唐部分)在隋唐时期的发展状况

受北魏太武帝灭佛的刺激以及末法观念的影响,为使佛法长住于世,广大信徒想出了将佛经刻石流传的办法。石刻佛教经典首先在北齐境内出现,当时已有三种形式的石经:刻于山崖上的,刻于地面巨石上的和刻于碑版上的。如山西太原风峪的《华严经》、山东泰山经石峪的《金刚经》、徂徕山的《般若经》等,都是北齐时代的石刻佛经。北齐的唐邕自天统四年至武平三年在石鼓山(今河北武安县北响堂山)刻了《维摩诘经》、《胜鬘经》、《弥勒成佛经》等许多佛教经典,并且留下有名的《鼓山唐邕刻经铭》,叙说唐邕当时刻造石经就是由于“以为缣缃有坏,简策难久,金牒难求,皮纸易灭,于是发七处之印,开七宝之函,访莲花之书,命银钩之迹,一音所说,尽勒名山。”这些石刻佛经,特别是唐邕镌刻石经的事业,对后代大规模的石刻佛经有很大的影响。据《鼓山唐邕刻经铭》记载:“以为缣缃有坏,简策难久,金牒难求,皮纸易灭,于是发七处之印,开七宝之函,访莲华之书,命银钩之迹,一音所说,尽勒名山”,于鼓山石窟之所,写《维摩诘经》一部,《胜鬘经》一部……。北周废佛时,许多写在纸上的佛经都化为灰烬了,而北齐唐邕刻在石上的佛经却依然无恙。关于慧思发愿刻石藏的具体情况,流传至今的史书上不见记载,我们不得而知。然而静琬刻经是继承的他老师刻造石藏的遗愿,确是不容置疑的事实。静琬刻造石藏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一时的传播佛经,而是为了一旦遭到法难时,可以用此石经充作经本之用。正如他自己在贞观八年所题刻的残碑上所说的:“此经为未来佛灭法难时,拟充经本,世若有经愿勿辄开。”唐邕刻经只是因为没有耐久的材料来保存经卷,所以不得已而为之,却不曾想为今后房山石经的浩瀚工程提供了灵感。

二、书法艺术在隋唐时期的发展状况

隋唐时期曾出现过唐开元盛世、贞观之治,政治上的开明推动经济和文化进入了大繁荣、大发展的时代,特别是文化的繁荣促进了书法艺术的发展。这一时期书法家可谓是层出不穷,书体形式多样,风格流派异彩纷呈。隋唐书法在整个中国的书法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杰出的代表人物如:欧阳询、虞世南、颜真卿、张旭、怀素和柳公权等一代大家们更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后世楷模,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隋代虽然只有三十七年,然而它在书法发展史上却有特殊的地位。在书法变革过程中,承前启后碑帖合流,二王的书风开始盛行。隋代比较著名的书法家首推智永,还有丁道护和智果等人。初唐时期书法艺术继隋代之后更趋于规范化,这时书法在民间已具有雄厚基础,甚至成为举贤纳士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因此使得书法艺术空前繁荣,出现了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和薛稷并称的唐初四家。他们是继承了隋代书法艺术并在唐代加以提高和创新,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唐中后期的书法又有了质的飞跃,其融合了南帖北碑的特长,吸收了初唐四家的精髓,形成了博大雄浑的中唐书法独特风格,形成楷、草、行、篆、隶各体并存的书体局面,最具代表性的有颜真卿、柳公权、孙过庭、贺知章、李北海和徐浩等人。

三、房山石经与隋唐书法艺术价值分析

分析房山石经与隋唐书法的艺术价值,笔者认为应从其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的特质去思考,要从其所体现的精神内涵、本身具有的观赏性和对文化传播的影响三个方面加以考量。

一是体现了华夏炎黄的精神实质。从房山石经和隋唐书法艺术上我们都可以看到一种坚忍不拔的意志和传承创新的美德,这当是两者内在艺术特质的表现。首先从房山石经的刻经过程来看,跨越的年代久远时间较长,静琬和其弟子“琬公没,有导公继焉,导公没,有仪公、暹公、法公,诸公成其事。”可以说是前赴后继、矢志不渝地用一锤一錾成就了千年伟业。试想一下千年之间朝代更迭,数代先人面对荒山而背靠茫野,铿锵斧斫创造了14278块鬼斧神工般精工雕就的石经,这种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是愚公精神的现实版本,是铸就文明古国的灵魂所在。而书法艺术虽然不需要面壁凿石,但也要几十年艰苦磨练才能够修成正果,在苦练笔功的同时还要求拜名师指点,反复琢磨其中的运笔道理,反复练习而掌握技法。例如书法大师颜真卿,其富有不肯苟同流俗宁折不回的性格,他向张旭请教过笔法,与怀素一起讨论过书法,悟出了“坼壁路”、“屋漏痕”等笔法上的重要概念,坚忍不拔、孜孜以求是他能够创造书法新体的前提条件。同时最重要的一点是不但以薪火相传的方式世代继承下来,还在继承中不断地探索,实现了创新,既是继承的过程,又是发展和丰富艺术的过程。例如书法艺术深受时代的影响,两汉书法主要是隶书,北魏最著名的是魏碑,在隋统一南北朝后书风形成南北融合的趋势,书法在继承南北朝遗风上,无论隶、篆、真、行、草诸体均取得了重大成就。一批有造诣的书法名家在前人的基础上发扬提高,开拓了书法的新领域。受到书法变化的影响,房山石经的书法风格也是随着朝代的变迁而发生着变化,涵盖了俗写字、异体字、简化字、武周时期新造字等多种书写风格。雕刻的艺术风格也各有特色,随时代变迁而呈现出不同造字风格和刻字技巧。石经内容也根据朝代的更替和喜好收录了不同的内容,如隋代《大涅盘经》、唐代《大品般若经》、《楞伽阿跋多罗宝经》、辽代《契丹经》等。不论是意志、思想还是传承形式上,房山石经和隋唐书法都体现了华夏炎黄的精神实质,这是其艺术价值的内涵所在。

版权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010-62111406)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编辑:闫秀勇] 标签:房山石经 隋唐书法 艺术 比较 分析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