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刘晓玉:明清之际汉传佛教的“三坛大戒”制度

2013年11月13日 16:27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作者:刘晓玉

编者按:2013年10月3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佛学研究中心主办的“戒律思想与实践——第三届国际佛学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本届论坛以“佛教戒律思想与实践”为主题,共发表近30篇学术论文。与会学者围绕佛教戒律话题从汉传佛教戒律研究、戒律溯源、戒律的现代意义、藏传佛教戒律思想、中国佛教戒律研究、戒律思想研究、戒律及其现代实践7个分主题进行研讨探究,分享交流。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博士、河南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讲师刘晓玉发表了题为《明清之际汉传佛教的“三坛大戒”制度》的论文,以下为论文全文。

摘要:自佛教东传,中土设立戒坛传戒以来,沙弥、比丘、菩萨三坛戒法要在三个不同时期分别授受,至明清之际,汉传佛教创立了一期三坛顿受的“三坛大戒”制度,这种传戒方式可谓中国汉传佛教传戒制度的再创制,体现了中土大乘佛教会通大小乘的“会通之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具体运用,是中国佛教区别于印度佛教的独特之处。本文旨在通过对“三坛大戒”制度仪轨沿革的纵相梳理,以及《弘戒法仪》和《传戒正范》这两部通行戒本的横向比较,以明确“三坛大戒”制度于明清之际确立的义理基础,进而指出该制度是佛教戒律制度中国化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佛教戒学思想于明清之际实现成熟与完善的根本标志。

一、明清之际“三坛大戒”制度的仪轨沿革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政府解除了开坛传戒的禁令,一时诸方丛席竞相传戒,因无统一的传戒仪轨,传戒者也大都不通律典,导致多处均是不依律制的非法别众。面对诸方传戒的积弊,明末一批习律,持律的僧人深入经藏,爬梳律典,对传戒仪轨进行设计和实践,立图提供一个诸方可遵的传戒范式:其中,古心律师撰有《经律戒相布萨轨仪》一卷,并在现实层面最早践行了三坛大戒齐受;于古心处受具足戒的临济僧人汉月法藏,撰有《弘戒法仪》二卷,后经其弟子超远检录为《传授三坛弘戒法仪》一卷,该传戒仪轨盛行于湘鄂一带;古心的再传弟子见月律师撰有《传戒正范》四卷,该书的问世,标志着佛教三坛大戒传戒仪轨从实践到理论的最终完成。后人称“传戒之书,律中名为授戒羯磨。东土宣律师以后,自华山《传戒正范》一出,而天下奉为司南,名曰律主,是诚足以庄严佛树矣。” 

1.律师古心之《经律戒相布萨轨仪》

古心是晚明佛教恢复开坛传戒后,第一位奉命传皇戒的律师,并最早践行了沙弥、比丘、菩萨三大戒在一段时期内次第授受的传戒形式。其所撰的《经律戒相布萨轨仪》于传戒最大的贡献是申明了应依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之顺序次第授受,并特别强调持守“前戒”是得受“后戒”戒体的前提和保证。正如其在受沙弥戒仪中所言:若欲“秉受具圆,必须从前所受十戒之相,一一陈白。若有犯者,如实发露忏悔,不得覆藏瑕疵,隐覆在心。……诸沙弥等,从受十戒,若久若近所犯戒,从实发露,令汝如法忏悔,净其器皿。诸师坐前,白四羯磨,方受大比丘戒。”,而比丘二百五十戒戒相清净,七遮罪秋毫无犯,方可从受菩萨大戒。与古心同时代的袾宏亦持同样的观点,他在《梵网经菩萨戒义疏发隐》中援引《菩萨善戒经》,指出“菩萨摩诃萨先当具足学优婆塞戒、沙弥戒、比丘戒。若言不具优婆塞戒得沙弥戒者,无有是处;不具沙弥戒得比丘戒者,无有是处;不具如是三种戒得菩萨戒者,亦无有是处” ;又“譬如重楼四级,自下而上,次第历然,不可躐等;受戒亦然”。两位弘律大德,均秉持戒律应依沙弥、比丘、菩萨的顺序次第受持,实则是对当时不依次第,只言顿立、直入时弊的纠偏。

尽管古心之《经律戒相布萨轨仪》在教义、仪轨上略显简单、粗糙,其对佛教三坛大戒传戒仪轨的设计也仅具雏形,但是他对三坛大戒传戒仪轨的发展、完善实有首倡之功,因此《经律戒相布萨轨仪》当属三坛大戒的开山之作。

2.禅僧法藏之《弘戒法仪》 

法藏所撰之《弘戒法仪》承继古心之《经律戒相布萨轨仪》,是晚明第一部完整陈述三坛传戒仪轨的著作。据《弘戒法仪》序言所述,法藏于云栖袾宏处受沙弥戒,在古心处受具足戒,又在云栖塔前得受菩萨戒,愤于当时因戒坛封闭,“仪法尽亡”,禅律两宗“相互讥诃,难于会和”的局面,乃“求拾古规”,参演于古心处所受的具足戒仪,仿照袾宏《梵网经菩萨戒疏发隐》中的菩萨戒仪,力图达到“禅教律三宗,会归实相无相,涅槃妙心之一旨” 的境界。

作为第一部传授三坛大戒仪轨的著述,《弘戒法仪》的特点之一是内容丰富,为使受戒之人有本所依,广利在家、出家二众,法藏集三归、五戒、八戒、剃度十戒,比丘白四羯磨,菩萨戒等为诸品说戒之式;汇《沙弥律仪要略》、《比丘戒本》、《梵网经》为三种诵戒之本;列随机羯磨为比丘之法则、着《梵网一线》上下卷,作为禅律一心之宗旨;更兼及佛教藏经四卷述禅、教、律三宗为一的实相之旨。

《弘戒法仪》的特点之二是法藏结合自受三戒之经历,广泛吸收诸家的戒本、疏记,使得所举之法得有依凭,传承,其中出家、在家所受之五戒、八戒,受沙弥戒、比丘戒多引自戒坛古本;授菩萨戒法则远承《梵网经》之宗趣,直依云栖《梵网经疏》之意旨。

法仪依先授三皈、五戒,次授沙弥戒,再授比丘戒,最后授菩萨戒的顺序次第演进,法仪每一项的内容,以及仪法的出处如下图所示:

法藏《弘戒法仪》授戒仪轨演进次第表

弘戒法仪

三皈五戒仪

1.授在家二众三皈依法仪(出自昭庆戒坛古本)

2.审在家、出家求授五戒、八戒并求剃度十戒等遮难法仪(出自昭庆戒坛古本)

3.出家、在家授五戒法仪(出自戒坛古本)

    第一请师

第二开导

第三请圣

第四忏悔

第五遮难

第六皈依

第七结戒

第八说戒相

第九发愿

第十嘱诲

授沙弥戒仪

  4.沙弥得度仪(出自《百丈清规》)

5.将登坛授具足戒预问难法仪(出自昭庆戒坛古本)

6.或将出家、或将受具足戒先授四依法仪(出自昭庆戒坛古本)

7.将欲登坛受具先整授沙弥十戒初禀堂头和尚仪法(出自戒坛古本)

  第一明请师法

第二正请师法

8.次差阿阇黎授沙弥十戒法仪

(出自昭庆戒坛古本)第三开导

第四请圣

第五忏悔

第六遮难

第七皈依

第八结戒

第九说戒相

第十听教

9.将授具足戒先差教授师授持衣教钵法(出自昭庆戒坛古本)

10.将登坛受具足戒先策沙弥法仪(出自昭庆戒坛古本)

授比丘戒仪11.登坛授大比丘具足戒白四羯磨法仪(出自昭庆戒坛古本)

  第一明请师法

第二正请师法

第三坛主白法

第四安受戒者所在法

第五差教授师法

第六教授师出众问遮难法

第七召入众法

第八乞授戒法

第九明戒体法

第十正授戒法

12.比丘白四羯磨受具足戒已次日差阇黎师与说随相法仪(出自昭庆戒坛古本)

授菩萨戒仪。

13.比丘将进菩萨大戒阇黎师预前审戒仪(出自袾宏之《具戒便蒙》)

14.将授菩萨大戒先于数日之前差阿阇黎为求戒者开导三自归令参心地法门

15.将授菩萨大戒和尚差阿阇黎问难七遮法(出自《梵网经》)

16.将授菩萨大戒先差阿阇黎开导忏悔法(出自《梵网经》)

17.将授菩萨大戒和尚先差阿阇黎开导苦行十忍法(出自《梵网经》)

18.将授菩萨大戒和尚先差阿阇黎开导发大誓愿法(出自《梵网经》)

19.正授菩萨大戒轨仪(按《梵网经》、《璎珞经》)

[责任编辑:张虓] 标签:人民大学 第三届国际佛学论坛
打印转发

版权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010-62111406)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