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游韬:佛教戒律中的还净思想及实践

2013年11月13日 16:08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作者:游韬

七、三乘戒律还净的异同

三乘戒律的还净,皆建基于“还净五相”与“四力忏悔”上,故具有以下的共同因素:

1.皆有不可还净与可还净两者的区别。

2.皆需在不同对境前,发露忏悔

3.皆需对以前所作犯戒的恶业,生起惭愧和后悔之心。

4.皆需发誓在将来要严格护持戒律。

5.皆需断除犯戒四因

6.皆需不因为有还净及四力忏悔,就生起对戒律的轻慢之心。

7.皆致力于以不同方式净治恶业。

从以上归纳可以看出,三乘戒律虽各自有所不同,但一些基本的要素是贯彻始终的,例如,皆需要认知自己违反戒律的错误,皆需要发露忏悔,皆需要生起惭愧和后悔之心,皆需要对治恶业等。

对于三乘戒律的还净而言,由于乘体的不同,亦各自有其不共的因素,如以声闻乘、菩萨乘、金刚乘,依次分立为下乘及上乘。

1.对于下乘的认为犯戒的恶业,上乘可能有开许的方便。

2.下乘认为无法还净及忏悔的恶业,上乘有不共的特殊方便,可以还净。

3.上乘的净治犯戒恶业能力及速度,较下乘为大。

4.上乘犯戒的可能性,较下乘为大。

5.具足戒中包括僧团的止诤还净,这是针对群体的,其他还净之法都是针对个人的。

以下简略对上述各点做一些补充说明:

例如菩萨戒中对某些属于四波罗夷的重戒有方便开许,以此彰显出菩萨乘与声闻乘的不同,声闻乘更加注重今生的个人解脱,故对于重大的恶业没有开许的方便,必须严格加以遵守,以便达到涅槃寂静的目的。但是在菩萨乘而言,菩萨更注重世间众生的增上生与决定胜,故在能予以更多众生利益的基础上,对于几乎所有戒条都有开许。

对于密乘而言,有很多不共的净治恶业的方便,故对于某些显宗教法无法对治的恶业,密法却有不共的特殊方式,可以施加净治,使其恶业的势力减轻乃至消除。同样,仰仗密法的殊胜之处,消除恶业的能力及速度,远胜显宗。

由于具足戒主要注重身业和口业,所以相对而言,易于持守,菩萨戒和密乘戒更注重意业,故极易违犯,需要更长时间的佛法熏习来培养内在的自觉性和自律性,

具足戒的还净之法,包括了维护僧团和合的重要内容,这是群体性的,与某些针对个人的还净之法并不一样,可算是特例。僧团和合是佛法住世的重要保障,故此具足戒中的还净之法,对于佛教徒而言,实具有无比重要的意义。

总体上,对于三学而言,古印度有不同的说法,例如有的教派承许由持戒而得解脱,有的教派承许由禅定而得解脱,有的教派承许由智慧而得解脱,只有佛教认为对于究竟解脱而言,戒定慧三者是互相配合必不可少的,缺一不可,故戒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戒律而言,首先应了解三乘律仪各别的学处,然后应断除犯戒四因,谨慎守护,如果偶有误犯,则应速疾还净以出罪,如果是违反了性罪,还需要励力进行四力忏悔,避免恶业增长广大,对修道形成障碍,故还净思想在佛教戒律中是重要的一环,不可或缺。

按照佛教的传统观点,三学配合而修,则易无倒悟入“见道位”,从而成就“无漏律仪”或称“道共戒”,身心相续中自然得戒,自然生起戒体,没有戒条,自然受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如此或许堪称持戒的至高境界,入此境界,得不退转,无所谓犯戒,更无所谓还净,但在此之前,严持净戒,通晓堕罪还净与四力忏悔的法门,就极为重要。由于学识所限,笔者小文仅是简略对其进行探讨,欢迎有心者自行检索大论,依止师长,做学理上的进一步深究与行持上的进一步实践。

[责任编辑:张虓] 标签:人民大学 第三届国际佛学论坛
打印转发

版权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010-62111406)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