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慈善也需要智慧
2008年08月18日 10:52华夏时报  【
相关标签

慈善需要智慧,否则我们就是在浪费公益资源,而浪费公益资源其实就是一种犯罪。因此,我们急需提高公益生产力,让更多的团体、企业、个人加入到公益事业当中,加快实现理想的公益产业。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做慈善就是直接把钱、物送给需要的人,所谓雪中送炭;这其实是对慈善公益的片面理解,当受助群体成为一类人或特定群体,需要长期救助时,慈善自然成为一种充满智慧和挑战的非盈利产业。

公益创投基金会首席执行长陈宇廷就是行业中的“智者”。他把”风险投资”的运作模式和“营运管理支持中心”的理念,引入公益慈善行业,促进中国民间公益组织健康成长。

光头,僧衣,气定神闲。

如果不是新颖的公益慈善理念,你很难把千万富翁、负债出家为僧、麦肯锡中国公司资深顾问、NPP公益基金会首席执行长的身份,集中到陈宇廷一个人身上。

“做慈善需要智慧,既要有善心,又不能盲目公益。”陈宇廷坦言,自己对盲目捐赠有切身体会,从1996年到2002 年,他将数千万资产捐得身无分文,还非常急迫地借钱来捐,欠了不少债,日子几乎过不下去了。

痛定思痛。陈宇廷意识到自己捐赠的“草莽思维”,为捐而捐,不但帮不了受助者,以致连自己都需要别人的救助。

如何实现公益效益的最大化,如何寻找更好的方法去帮助更多的人?几乎成为陈宇廷思维的全部。

陈宇廷看到,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进入慈善捐赠的高潮。无论欧美国家还是亚洲国家与地区,大规模的慈善捐助活动此起彼伏。尤其近两年,众多重量级的企业和知名人物加入,慈善浪潮被推向了新的高峰。譬如我们熟悉的盖茨和投资大师巴菲特的惊人善举。

但是,在快速发展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非营利组织低效率、耗费资源的无效慈善就很难让众多关心慈善事业的人们满意。善款未能善用的丑闻,如挪用善款、支付超额薪水、提供工作给自家成员、资助生意伙伴或是内部董事会成员、奢侈浪费等等行为在很多国家被时常曝光。

善款如何善用成为社会讨论最多、公众最为关注的大话题。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作者: 石荣华   编辑: 邢彦玲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