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骁勇武将的不朽功德

2012年10月06日 10:32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庆阳北石窟寺(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摄影:西风瘦马)

甘肃陇东,是佛教石窟寺比较集中的地区,这一带分布着大大小小的20多处石窟群体,有泾川县的王母宫石窟、罗汉洞石窟、丈八寺石窟,镇原县的石空寺石窟,华亭县的石拱寺石窟,庄浪县的云崖寺石窟、主林寺石窟、陈家洞石窟,合水县的何全寺石窟、张家沟门石窟和莲花寺石窟等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庆阳地区的南、北石窟寺,更有趣的是,这两处甘肃陇东的重要石窟寺,都是由一位北魏骁勇善战的将军所开创的。

康生(公元467—521年),据《魏书》与《北史》记载,他的祖先是鲜卑族的酋豪,本姓达奚,后改为奚氏,并随同北魏孝文帝从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都定居到了洛阳,所以史书上说他是河南洛阳人。奚康生武艺高强,勇力过人,经历了北魏孝文、宣武、孝明三朝,为北魏王朝建立了赫赫战功。他还曾先后出任南青州、华州、泾州、相州刺史,由于他特别崇信佛法,并多次施舍自己的住宅用来建立佛教的寺院,所以在这四个州中都留下了他敬佛的功德。公元509年,泾州(今甘肃泾川县北泾河北岸)的和尚刘慧汪聚众造反,宣武帝诏命奚康生领兵征讨。平叛以后,奚康生就留在泾州担任了近三年的刺史。也就在这短短的三年时间里,奚康生动员了全泾州的人力和财力,经过千百名工匠穷年累月的劳动,终于造就了南、北两座佛教艺术殿堂。

北石窟寺,位于甘肃省庆阳县西峰西南25公里处,石窟坐东面西,前面有蒲河和茹河交汇流过。这里现存的窟龛共计295所,大小石雕佛教造像2000多尊,包括了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等朝代的作品,是甘肃陇东地区内容最丰富的一处石窟群。在北石窟寺中,雄居窟群中央、最大和最有代表性的第165窟,就是由奚康生在公元509年主持修建的。它的平面呈横长方形,录形顶,窟内高14米,宽21.7米,进深15.7米,窟门外立着两身高达6米的神情愤怒的护法天王像,天王的外侧还各有一头蹲狮;在窟内正壁与两侧壁的坛基上,共雕出了七身8米左右的立佛像,其中正壁三身,两侧壁各二身;在立佛之间还有十身胁侍立菩萨像;前壁的窟门两侧各雕了一身呈交脚坐姿的弥勒菩萨像,门左侧还雕造着一尊乘象的菩萨,象前有一身深目高鼻、表情愤怒的驭象奴,而门的右侧则雕着三头四臂、手持日月和金刚杵的阿修罗天像,这是佛教里的八部护法神之一。

在这所巨大的洞窟中,原来是布满了浮雕内容的,如今幸存下来的已为数不多了。如窟顶前披上巨幅的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图,表现的是释迦牟尼在前世舍身救众生的故事;这样场面宏大的佛本生故事浮雕,不愧为北魏的艺术杰作。另外,窟顶北披还有另一幅佛本生故事浮雕——尸毗王割肉贸鸽;东南角还残存着浮雕三坐佛与两身分别手持矩、准相对跪着的人物形象,这是在表现成佛以前的悉达多太子正在向老婆罗门学习工巧明的故事情节。东北角残存的浮雕中,有佛坐在熊熊火焰之上,佛的身边分别立着一人像,这可能是佛传里降服火龙的故事情节。看来,第165窟内的大部分浮雕内容,原来都是与佛传故事或本生故事有关的。

庆阳北石窟寺窟内雕塑(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摄影:西风瘦马)

第165窟中的七身大立佛,是中国佛教艺术中所常见的题材。佛教认为,在释迦牟尼以前,就已经相继出现了六位佛祖,而释迦正是继这六佛之后在现在世界成就佛道的。将来还会有弥勒佛继承释迦牟尼降临人世间。这样就在过去、现在、未来的时空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佛陀崇拜体系。而第165窟中的主要造像,正是这种宗教信仰观念的形象说明。

南石窟寺,位于泾川县东7.5公里的泾河北岸崖壁上。它濒临泾河、坐北面南,共有五所洞窟。其中的第1窟是奚康生在公元510年主持建造的,第5窟属于唐代,其他几窟已空无一物。第1窟在洞窟形制和造像布局方面,都和北石窟寺的第165窟基本相同,如出一辙,只是在规模上略小一些。窟室内部高11米,宽18米,进深13.20米,录形的窟顶,方形窟门,在门上还设置了一个明窗。窟内环绕壁的台基上雕造了7身高6米的大立佛像,还有14身高3.5米的胁侍菩萨像,前壁的门两侧也各雕着一身交脚坐姿的弥勒菩萨像,只是不见北石窟寺第165窟中的乘象菩萨和阿修罗像。在这些佛教人物的身体比例方面,头部显大,身材粗短,是奚康生造的这两所大窟的共同特点,不过相比之下,南石窟寺第1窟的佛像显得略微清俊一些。

第1窟顶部的正(北)、东、西三个坡面都有浮雕的佛传故事,内容有表现释迦牟尼在树下诞生,阿私陀仙人占相,宫中看歌舞,逾城出家,犍陟马辞别,树下思维等情节。原来的作品似乎包括了佛传中由乘象入胎到涅槃的比较完整的各主要段落,现在的首尾部分有所残缺。窟顶的前(南)坡面有浮雕的萨埵那舍身饲虎本生故事,但因为石质风化严重,现在仅仅保存着三位王子骑马出游的情节。

泾州是北魏王朝的西北重镇之一,正位于丝绸之路的东段北道之上,北魏历任的泾川剌史,大多数是由当时的朝廷权臣来担任的,我们可以想象北魏统治者对陇东地区的重视。泾川县文化馆保存着一块《南石窟寺之碑》,记载了公元510年奚康生创建南石窟寺的功德,在碑阴还刻着出资修建石窟的施主人名,其中有陇东一带的地方官吏以及富豪大姓等等,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件极为荣耀的事情。而陇东地区除了南北石窟寺外,还分布着众多的北魏石窟龛像,并且在雕造技艺方面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象奚康生这样在北魏王朝有些权的人物,对这种佛教活动的倡导,有着不可低估的推动作用。即使到了唐代,信佛的地方官吏仍旧是促进陇东石窟艺术繁荣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在北石窟寺约占总数三分之二以上的唐代窟龛中,第32窟内的武则天如意元年(公元692年)泾州临泾县令安守筠营造的第257窟,都具有唐代独特的造像艺术魅力,是我们研究北石窟寺唐代雕刻的代表性作品。

版权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010-62111406)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编辑:杨珏] 标签:甘肃陇东 常青 骁勇武将 功德 石窟寺 石窟群 庆阳 奚康生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