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觉悟:行善无所求 才能有功德

2012年09月27日 09:17
来源:《听圣严法师说佛》 作者:陈南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行善若不是真正心存喜舍,非但没有功德,反增烦恼。

——圣严法师

佛教的布施,是一种崇高的道德意义:布施让人接受和理解慷慨的真正意义。一个人如果想获得心灵上的进长,就必须无我地布施;如果他有强烈的回报欲望,就无法生起正念,导致他更加的贪婪。一个人应该经常伸出援手,协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令他们获得利益,令他们快乐。

一个青年平时很喜欢帮助别人,一次,他遇到了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于是就求助那些他曾经帮助过的朋友。但是他的朋友们却对他的困难置之不理。于是他心里感到愤愤不平,他生气地说:“这些家伙真是忘恩负义,没有人情味!我以后再也不要跟他们做朋友。”

他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平时他帮助过的那些人在关键时候却没有帮助他,于是他就去找圣严法师倾诉。圣严法师听了青年人的抱怨后,微笑着对他说道:“行善若不是真正心存喜舍,非但没有功德,反增烦恼。”

青年人听了以后更加不解地问道:“为什么这样说呢?”

圣严法师道:“首先,你没有看清楚一些人的本质,那些没有感恩之心的人,不值得我们去帮助,然而你却不分黑白就付出自己的精力。其次,你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却没有能够影响到他人也同样怀有感恩之心,你帮助别人让别人感觉理所当然,那么别人也就理所当然地接受你的帮助。最后,你在帮助他人的时候也许过于功利,你并没有以一颗平常心对待,而是觉得自己在行善,优于别人。你应该想自己只是做了一点力所能及的小事。相比你而言,有人可能比你更富有爱心。”青年人听了以后顿有所悟。

圣严法师还对这个青年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佛托着钵出来化缘,遇到两个小孩在路上玩沙子。他们看见佛,就站起来非常恭敬地行礼,其中一个孩子抓起一把沙子放在佛的钵盂里,说:“我用这个供养你!”

佛说:“善哉!善哉!”

另外一个孩子也抓起一把沙子放在佛的钵盂里。佛就预言,若干年后,他们将一个是英明的帝王,一个是贤明的宰相。

果然,多年以后,一个孩子当了国王,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阿育王;另一个就是他的宰相。

阿育王的一把沙子就得到了这么大的回报,很多人向寺庙里捐金捐银,什么好处也没见到。原因无他,越有所求越得不到。

《金刚经》中记载:真正的布施,没有布施的我,没有布施的人,也没有布施的东西。既然没有布施者、接受者和布施的东西,就不应该去衡量“到底我这个布施出去,能够得到多少好处?”

在生活中有很多帮助别人的机会,不要吝啬,要用无私的心去帮助别人,不求回报,或许在你困难的时候,你就会得到别人的帮助。

当一个人在布施时,不仅仅是“身”的行动,“心”和“意”也一起行动,因此带来的是真正的快乐。慷慨和布施将使一个人获得提升。一个慷慨的人,以慈悲心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他就是在布施。当一个人在布施时,生起的慈悲和善心,足够控制自己的自私和贪着。

其实,在佛陀觉悟前的许多世中,不但布施部分身体,有时连生命也布施出去,这显现了佛陀的慷慨和慈悲。而人类布施的东西太多了,对饥饿者施予食物,对贫困者施予金钱、衣物、知识、技术、时间、精力,一切能利益他人的,都可以布施。可以专心的聆听和祝福的朋友;可以不杀生,同时对那些生命垂危的众生伸出援手;可以将身体的部分器官施予那些有需要者,如血液、眼角膜、肾脏等器官;有些人甚至以自己的生命作为布施。

在圣严法师看来,当一个人以纯净的心接受佛法、实践真理,就不再有所改变;他的“心”与“意”获得无比的幸福、宁静和欢愉。实践佛法,令残酷者生起慈悲心,令贪婪者变成慷慨,令嗔恚者懂得宽恕,令愚痴者获得智慧。实践佛法不仅于今世获得幸福,在证悟涅槃后,将获得更大的幸福。

我们应该没有任何私心地帮助别人,把所有的一切都能施舍出去。只有发自内心真诚地帮助别人,才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敬,也更容易获得意外的回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崔越] 标签:觉悟 行善 所求 功德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