尕哈石窟(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
尕哈石窟本生故事画(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
尕哈石窟壁画猴骑鹿(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
在库车县城西北约14公里,有一个高大的汉代烽火台,老百姓管它叫克孜尔尕哈土塔,其东北1公里的盐水沟山谷中有一处石窟群,叫克孜尔尕哈石窟。始建于公元5世纪。
石窟开凿在东西宽170米,南北长300米范围内的崖壁上。分为东西两大组群,现存洞窟54个,编号洞窟46个,其中较完整的洞窟39个,但仅11个佛洞有残存的壁画。从风格推测是北朝到唐代的石窟。建筑形式多样,按功能分有支提窟、僧房窟、讲经堂、禅窟等;按窟顶形状分有、平顶、券顶、穹庐顶、套斗顶、覆斗顶等。布局分成五组,每一组都可以形成一个小型的寺院。都具有礼拜、讲经、禅修和居住等各种功能。石窟壁画均是典型的龟兹风格,有佛本生故事40余种,因缘故事20余种,还有佛传故事画及龟兹文题记。全盛期的石窟壁画展示了“曲铁盘丝”画法,色彩鲜明华丽,人物姿态自然,服饰华美多样。其中以第30窟的八身飞天最为著名。
第14窟中有龟兹国王及家族的供养人像,从壁画中可以看出他们喜欢穿翻领、窄袖、束腰式的短袍,腰间系带,足穿高靴。克孜尔尕哈石窟是距古代龟兹国都城最近的一处石窟寺,属于国家寺院,是龟兹石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丝绸之路”上一处重要的佛教文化遗址。其中的讲经窟在龟兹石窟中别具一格,其浓郁的龟兹画风及珍稀的龟兹文题记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价值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版权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010-62111406)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