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17)存想与精思
2008年10月27日 13:30  【
相关标签

“存想”,亦称“存神”,这是中国古代道家所用的名词。秦汉以后到魏、晋之间,讲究道家方术的,大都以“存想”为主。道家古老的丹经,如《黄庭内外景经》等。便是以“存想”“存神”的方法为中心。汉代的张道陵(天师道的创始者)、北魏的寇谦之(另一天师道的重要人物)、南朝著名的仙家陶弘景,和他所著的《真诰》,也都是以“存想”、“存神”的方法为主干。另如佛家密宗的“观想”,以及其他各个宗教的祈祷、礼拜,也都是以“存想”做为修道的方法。

“精思”也是中国古代道家所用的名词。但严格说来,“精思”与“存想”“存神”,有迥然不同之处。“存想”,是属于锻炼精神的法门。“精思”,是属于运用“思维”而达到最高“智慧”成就的状态。所谓“精思入神”的观念,便如《易经·系辞传》所谓“精义入神”的道理,完全相同。南朝到隋、唐以后,佛家有了禅宗的创建,而禅宗到了宋、元以后,又有“参禅’与”参话头’等方法,强调一点说,也便是“精思入神”的另一途径而已。后来宋儒理学家程明道的诗说:“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也是由“精思入神”的观念,变为理学家幻想境界的夸大词。

但“存想”与“精思”,既不是魏、晋南北朝以后道家“炼炁”的修法,也不是明、清以来道家“守窍”的修法,更不是“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的修法。凡是这些道家的方术,严格地说来,各有各的范围和作用,不可混为一谈。可惜的是,历来学习道家神仙、方士丹法的人,只一味为自己求作神仙,而认为只要有了明师的指点;传授一个千古不传的秘诀,就可“立地成仙”、“白日飞升”。因此素来忽略学理、轻视原理和理论,致使道家的方术,既不见容于缙绅先生等全大夫阶级的知识分子.又不能自圆其说而构成有条理、有原则、有方法的神仙丹道的科学。因此不但“一枕游仙梦不成”,结果反而空劳幻想而贻害无穷。

“存想”的方法虽然太为古老,但是西方流行的神秘学,却与“存想”的精义息息相通。西方的神秘学派,号称渊源于大西洋和埃及的上古文化。东方中国道家的“存想”和“存神”,自始即认为渊源于远古的神仙所传。穷源溯本;此二者之间的踪迹;似乎都是同一来源。由于这是属于学术的“考古”问题,故在此不能详论。至于谈谈“存想”的用心方法,对于静坐与修道的关系,也似乎陈义太高,不容易为现代一般流行的急功好利等学道者所接受,所以也暂且不谈。而论及“存神”的作用,更具有原始浓厚的宗教精神,它的学理与神秘学一样,富于多方面而且有极高深的奥义,际此宗教精神趋于没落的时代,所以也暂时不谈。况且“存想”和“存神”的方法,最为精密而有系统的,莫过于“密宗”,留在讨论“密宗”的修法时,再加参考。 

安心守窍的方法

《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此书佛学书店有售

作者: 南怀瑾   编辑: 闫秀勇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