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菩提。于意云何。
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
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
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
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
若复有人。于此经中。
受持乃至四句偈等。
为他人说。其福胜彼。
此刻,我们已经掌握了解开谜题的所有线索,也拥有了运用古老西藏的深奥知识于生活事业所必须通晓的每一件事情。现在我们只需要把它们融会贯通即可。
首先,我们已经了解每一件事物都蕴含了一种潜能,一种成就各种结果的易变与无常。在我们所遭遇的人群之中,没有一个人本身是令人不悦的,因为总是有某个人认为他们具有迷人的风采。无论在我们眼中,他们是充满魅力或讨人嫌恶,这种印象的好坏都非来自他们本身。那么它从何而来?显而易见地,它来自我们本身,来自我们内心。
将铭印转成优势
如果每一件事物的好坏都源自我们的心,那么我们是否能够就此决定,把所有降临于自身的厄运都看做一件好事?把每一笔吃亏的交易视为有利的交易?你明白这种做法根本行不通。你无法仅靠“希望”去买一幢房子或送孩子上大学。
很明显地,无论是什么因素影响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我们都不断地受到那个因素的支配;也就是说,无论是什么因素促使我们认定事物的好坏,那个因素都一直强迫我们用那个方式看待事物的好与坏。
这所有的一切,全都源于前一章节所探讨的心理铭印。而佛教智能的艺术就在于把心理铭印转而成为你的优势。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你必须先了解铭印运作的方式。让我们回头向《金刚经》请教。
世尊说,
喔,须菩提,你认为呢?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以盛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种珍宝来行布施,那么,这般的善男子善女人将因如此的布施而获得大量的福报?
佛陀的开示有些深奥难解,我们最好请邱尼喇嘛就每个偈诵加以阐释说明:
在《金刚经》中,佛陀希望借此段文字说明一个确凿无疑的事实。
在先前的段落之中,我们已经讨论了企及最高境界的行为,以及传授他人这一法教的行为等等。
事实上,这些行为,以及宇宙的其他任何事物,都不存在。但是,它们的的确确存在于我们的观感之中。
因此之故,任何行布施之人都确实创造了善业,积聚了福德。
但任何细察这些事物背后原则(即《金刚经》所传布的法教)的人,任何精进思维、进而修行的人,则创造了更伟大无限的善业,累积了更多的福德。
|
作者:
麦克.罗奇Michael Roach项慧龄翻译
编辑:
邢彦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