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眺大像山
民间传说,清代一位四川来甘谷做生意的商人,在大佛脚下仰视佛脸,看见大佛脸上无光泽。他看佛脸不大,觉得所需的金量不多,于是提出给大佛脸上贴金。等搭上梯子到了佛顶一看,所备的金箔仅够贴大佛的额头,商人已经将贴金的话说出去了,又不能反悔,于是他拿出全部家产用来给佛贴金,但是家产用光后,也只能贴到佛脸的三分之二,还有三分之一的地方没有贴,此时商人已经家产耗尽,没有办法了。负责主持贴金工程的人,看见商人满脸愁容,又为他拿出全部家产供佛而感动,于是向他建议,佛是西方人,原有胡须的。只因唐代武则天当皇帝,不让人们将佛画上胡须。现在你可以给佛画上胡须,这样也就可以解决你的金箔不够的问题。商人听后非常高兴,命人给佛画上胡须,代替金箔不够的地方,终于还了自己的心愿。
甘谷永明寺大像山大佛
据甘谷县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王来全先生介绍,这尊佛像是唐代开凿的,在陇东地区的渭河流域,佛教的石窟不少,但是象这样气势的大佛窟和大佛像,又是唐代佛教文化的产物,仅独此一家,其意义就显的更重要了。隋唐佛教是中国佛教的鼎盛时期,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无与伦比,美仑美焕的大佛都是这一时代的产物,我们随便举出象乐山大佛、龙门大佛等都是唐代佛教文化的结晶,他们不仅是古人富有创造力的智慧体现,而且也是我们今天建造大佛的粉本,象这些年来建造的香港天坛大佛、无锡灵山大佛,设计者无一不是遵循或受到这些举世无双的大佛的启发。我仰视大佛,惊叹古人的深邃智慧,感受盛唐文化的气息,他们给我们留下如此丰厚的文化遗产,使我们这些做后人的从内心里为之自豪, 我们从他们那里汲取了无尽的力量和巨额的财富,然而我们给他们的回报却少之有少,现在市场经济的社会里,在一些地方,老祖宗的遗产每天能给当地的经济带来丰厚的收入,仅门票收入一项就非常可观,这些肯定是我们的先人在塑造佛像时所没有想到的。大佛的塑造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是一种物质变精神的活动,是一件做功德的事情,聚沙成塔,水滴石穿,古人以坚刃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一代又一代,一日又一日地不计报酬地从事着伟业,造大像山大佛的人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来,这种精神何等崇高,何等感人,这才是真正的奉献,彻底的奉献!现在大像山的大佛还有很多人不知道,我把他介绍出来,就是想让人们都去看看,体会大佛的雄伟壮阔,更多地了解中国佛教文化的宝库,但我又希望,未来的大像山旅游景点票价不要定的太高,让每个来这里瞻仰大佛尊容的人,都能够感到经济上能承受的了,心里上认为值得一看。
作者:黄夏年 编辑:赵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