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的舍利 舍利本义是尸骨,最初专指释迦牟尼佛的尸骨。尸骨人人皆有,却非舍利人人可有。《金光明经》中所说的舍利,是“无量六波罗密功德戒、定、慧所熏修之舍利”,其外形如结晶般圆润之颗粒。此种舍利并非释迦牟尼佛所独有,佛弟子因戒定慧所熏修,火化后也可得此珠状舍利。佛陀大弟子阿尼律陀、阿难陀、舍利弗、目犍连等的舍利都有两千四、五百年历史,与佛陀舍利同为佛家重要圣物。至于高僧大德的舍利乃至“佛牙”,古来就更多了。如西藏昌都县白西山麓的噶玛寺无柱殿内供奉着第二代转世活佛祖师噶玛拔希的佛牙;青海塔尔寺大金瓦殿内的大银塔上置有伽叶佛牙;西藏甘丹寺有宗喀巴佛牙;青川甘边界地区的白玉寺灵塔殿内有高僧灵塔,内藏佛牙一枚;西藏大昭寺则供奉有唐朝文成公主入藏时国师之佛牙,成为镇寺之宝。
其它佛的舍利 朝阳市双塔街2004年10月发现定光佛舍利。同时发掘出彩绘舍利石函、“佛舍利铭记”志石、玻璃舍利瓶、鎏金银棺、鎏金银菩提树、鎏金众僧像和浮雕佛像白瓷钵等稀世珍宝。其中,“佛舍利铭记”志石记载,石函内有十八颗定光佛舍利。定光佛又叫“燃灯佛”,他是在释迦牟尼之前成佛的“过去佛”。《大智度论》上说:这位过去佛在出生时,身边如灯,所以叫“燃灯太子”,等到他成佛后,就称他为燃灯佛了。在释迦牟尼前世还是一位孺童时,曾经将青莲花奉献给燃灯佛。燃灯佛见到孺童就预言:“在以后的贤劫之世,你当成佛,释迦牟尼是你的称号。”所以,燃灯佛可称得上是释迦牟尼的老师。
目前,国内已发现供养定光佛舍利的地方还有多处,如镇江甘露寺铁塔、河北固安宝严寺、通州佑圣教寺燃灯佛塔、天津蓟县的定光佛牙塔等。山东惠民县归化镇出土了一件定光佛的舍利石棺,在棺盖上刻着“沧州乐陵县归化镇罗汉院葬定光佛舍利记”。辟支佛舍利在我国也多有发现,山东灵岩寺就有宋代辟支佛牙塔。
佛家所谓舍利是指什么?舍利是如何形成的?这一问题对于寻常百姓无疑是个不解之迷。 也许出于俗世的好奇,近代以来人们不断提出各种质疑和猜测,试图通过现代手段,从“唯物论”和“实验科学”的角度分析解读舍利形成。目前有三种比较流行的说法:
结石说 这种说法认为,僧人常吃素食,植物纤维多,钙质物沉淀为核,又长期修行,体内发生了一些化学变化,所以火化以后,留下一些钙化物,容易形成人体内 “结石体”,如胆结石、肾结石、膀胱结石等。这些物质见火不化,且多呈颗粒状。——这种认识的依据是现代病理学和解剖学:其成份有石灰石、炭酸石、碳、铁、铜及少量的蛋白质,还有人体自然分泌的粘液、胶状物;形状则有蛋圆形、球形、多角形、桑椹形、洋梨形,形体小者如细砂,大的同鸡卵;石色有白、黄、褐、绿、黑,质地或外硬内软、或硬如石子,有不透明的、也有半透明的;其成因有属于体质、有属于遗传的,但大多数是缺少运动的、胆汁郁积或食无定时,酿成结石。数量从几个、几十个、几百个到上千个不等。根据结石的解剖记录,十个人就有一个体内有结石。此说有一定代表性,但佛教不是科学实验的结果,是信仰的哲学,则此说不为佛家所接受。
玉箸说 持此说者认为:“舍利”系精液之凝固,修练佛法的人通过修行“玉箸”停留在脑间。按精液在体内,初以脑为发源地,由脑通过背脊而至肾囊。如果始终没有排泻则最后仍归纳至脑海,如此周而复始,循环不息。凡讲究修练的僧道,他们主要目标就是防止精液外泻以集结“舍利”,故舍利未结成前仍是一种液体,即精液。此说尚未被现代实验科学验证。
外物说 舍利形成有外在来源。一是燃烧材料中夹杂的,在火化过程中所用燃料夹杂的砂石、玛瑙、玉石一类的东西和松脂与香灰的混合物;二是佛珠等随身物品中夹杂的玛瑙玉石等;三是人为因素导致的,如僧人去世后,其他僧人塞到其口中或者手里的一些东西。甚至有些是专门为了取得“舍利”而特意加入的外物。
舍利一般为白色颗粒物,表面细腻光滑,也有五彩舍利出现。舍利的形成至今无一致结论,佛家认为:作为神圣的“心物合一体”的舍利,既不能以实验的方法分析化验,又无法以推理的逻辑忖度揣摩。同时,能被化验者也许并非其神髓,能被思维者也许仍非其妙义。佛家对舍利非常崇敬,以能获得供养舍利而感到自豪。有的地方佛舍利从不轻易示人,只有在重大佛教节日期间,才开放给众人瞻拜。
在佛教的历史上,从古至今有许多有关舍利的记载和实物。据佛家称:唯有释迦牟尼佛舍利最为稀有,佛舍利中又以佛牙舍利最为尊贵。因为“世界上只有两颗佛牙”广为流传,因此受到世界广大佛家的尊崇与礼敬。1994年山东汶上县宝相寺的太子灵踪塔发现了在历史上失踪近九百年的释迦牟尼佛牙舍利,引起轰动。因为佛牙舍利被认为是佛陀教法传世的见证,是启迪信心的圣物。在今天,它还是团结世界佛界、传播友谊、维护和平的纽带与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