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子佛典推进协议会(EBTI)推动下,1993年起,韩国海印寺启动了规模宏大的《高丽藏》数字化全文本工程,他们在汉字编码及缺字处理等各方面都作了大量创新工作,并于2000年5月完成《高丽藏》电子文本,现已有光盘传世。
在日本,佛典输入团体SAT正在建立“大正新修大藏经原典资料库”,SAT肇始于1994年成立的“大藏经原典资料库研究会”。原典资料库于1997年6月17日启动,计划用10年时间完成《大正藏》电子化工作。
台湾地区的佛教学者更是做出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早在1993年,萧镇国先生就独自主持佛典录入工作,将《阿弥陀经》、《六祖坛经》、《地藏菩萨本愿经》等十几种佛典制作成电子文本。自1995年起,他又在内地深圳开始录入《大正藏》,到1997年完成《大正藏》前25册的文本录入,从而开台湾佛教界制作电子版大藏经之先河。其后,萧先生提供《大正藏》前25册电子文本,授权台湾大学佛学研究中心进行后续处理。台湾大佛教研究中心于1997年11月 6日成立25T小组,将制作电子版《大正藏》的计划正式提上日程。1998年2月15日,在“中华佛学研究所”、“北美印顺导师基金会”赞助下,“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在台北法鼓山安和分院成立,电子版《大正藏》工程全面启动。2001年4月完成1-55册及85册普及版光盘的制作,并在因特网上提供免费下载。台湾版《大正藏》光盘现已在海内外广泛流传,成为电子版大藏经最流行的版本。到2007年2月,CBETA又完成《卍续藏》文本的录入。
相对而言,大陆的佛典电子化工作起步较晚,面对国际佛典电子化的大潮流,我国大陆的佛教学术界在佛教文献的整理方面,尤其是佛教大藏经的普及方面也在加快步伐向前迈进。一方面,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佛教界、学术界及出版界以空前的速度和巨额的资金投入,将我国现存的大藏经珍贵版本影印出版。另一方面,佛典电子化已引起大陆学术界的特别关注。早在1996年,大陆佛教界、学术界及信息部门就有过一次大型聚会,共商编辑电子版《中华藏》之事,只是因缘尚未成熟,会后没有展开具体实践。然而,在那之后,我国大陆的佛典电子化工作却在默默无闻中向前推进。
李家振先生创办的北京古今慧海文化信息交流中心,就是从事于佛典整理及电子化工作的民间佛教文化组织。慧海中心成立于1995年,其宗旨是遵循赵朴初居士的志愿,从清理佛教资源的“家底”入手,进行佛教文献资源及佛教艺术资源的电子化工作,并全面服务于中国佛教界和学术界的佛典电子化工程。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慧海中心的清“家底”工作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不仅建立了庞大的佛教文献目录系统,而且在佛教期刊、电子书、工具书、佛教全文资源、佛教多媒体等资源的收集整理上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我国大陆现存的大藏经版本有宋刻《崇宁藏》、《毗卢藏》、《圆觉藏》、《资福藏》、《碛砂藏》,金刻《赵城藏》,元刻《普宁藏》,明刻《初刻南藏》、《永乐南藏》、《永乐北藏》、《嘉兴藏》,清刻《龙藏》,民国铅印本《频伽藏》,及上世纪80至90年代刊行的《房山云居寺石经》和《中华藏》等十几种,但从1996年开始,一直到2006年,大陆并没有启动任何一部大藏经的电子化工作,相对于海外电子化的现状,不能不说是中国佛教界的一大憾事。
李家振先生和慧海中心为大藏经电子化事业作了十年准备工作,但等了十年,还是没有理想的合作机构,最终,机缘巧合之下,李先生与上海龙华古寺方丈照诚法师达成共识,决定双方通力合作,启动《赵城金藏》电子化全文本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