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海回族撒拉族救助会的两点经验
2008年11月19日 17:02凤凰网华人佛教  【

(一)、青海回族、撒拉族基本情况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公布的统计数据,青海省共有回族人口823,463人,撒拉族人口为104503人,考虑到增长因素,估计现在的人口接近100万。他们主要分布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化隆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湟中县等国家级贫困县。据有关材料,这些地区的回族和撒拉族的年人均收入多年来一直徘徊在800至900元人民币之间。以西宁市城东去为例,“在西宁市4个城区中,城东区是西宁市的老城区,人口最多(296154人),也是回族人口最集中最多的城区,回族人口有87257人(如将外来务工人员,流动人口等统计在内,目前城东区回族、撒拉族等穆斯林民族应在13万以上),占城区回族总人口数的70.62%。”城东区是一个后发展城区,发展步伐明显滞后于全市。目前,全区的人口和面积占到四区的1/3,而生产总值仅占四区的1/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四区的1/6,低保人口占四区的2/5以上,危旧房面积占四区的3/4以上。循化县是全国唯一的撒拉族自治县,县内居住着撒拉、藏、回、汉等多个民族,全县辖四镇六乡154个行政村,总人口为11、7万人。其中撒拉族7.27万人,占62.1%;藏族2.74万人,占23.4%;回族9821人,占8.3%;汉族6953人,占5.9%;其他民族218人。经济总量小,贫困人口多,最大的县情就是县穷、民不富。全县尚有近6万人处于新划定的贫困标准以下,贫困面仍然很大。

(二)救助会的宗旨和慈善理念

救助会不仅秉承了一般慈善团体的“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商人慈善团体的“义以天下,回报社会”的品德和操守,而且,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的以信仰为背景的慈善团体,救助会的宗旨和慈善理念还深深烙上了伊斯兰宗教的“敬主爱人”、“平等对待”和重视教育的精神和理念,这些精神和理念构成了救助会独特的气质。伊斯兰教强调发展慈善福利事业,不但把扶危济贫作为最基本的教义之一,而且提出了许多具体的规定,有些规定甚至被提升到教法的神圣地位。这些规定主要有:1、完纳天课。天课(Zakat)是伊斯兰信仰的第四基柱。这是安拉(Allah)对那些丰衣足食的穆斯林的主命(fard),指令他(她)们把其每年盈余财富的一部份用作帮助贫民和有需要的人。天课是在每年底之前抽收的。有关其评估,分配和征收办法是根据穆罕默德圣人(求主赐福他)的训令而制定。天课的字义是廉洁。穆圣说:真主规定 “天课” 为主命,纯粹是使我们的盈余得以涤净。因此,无论是施舍 ,救济金 ,或赈济品等措词都无法完全表示天课的含义。出天课既不是政府征收的税款,亦不是随意捐助的赠金,而是人类最能获得真主喜悦的天职,亦是敬拜真主的一种行为。 天课在古兰经中常与礼拜同时被提及,《古兰经》提到“天课”的地方有八十多处,在这八十多处中“天课”的济贫目的十分突出。2、施舍。同“天课”一样,施舍钱财是直接用于济贫目的的。不同的是“天课”是穆斯林必须履行的法定的义务,而施舍则纯属道德范畴,靠穆斯林的自觉。但是,施舍被回族、撒拉族等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视为道德美好的标准之一,具有非常强的道德约束力。《古兰经》要求人们不分昼夜、不拘隐显地施舍财物。一个人施舍的方式可以是明施,也可以是暗施,可以是直接赠予,也可以是建立用于慈善目的的永久性收益项目。3、瓦克夫制度。瓦克夫制度是历史上广泛实行的一种社会经济制度,它的主要内容是财产的所有者永久地冻结了所捐献的财产的拥有权,一般来说是捐献者捐献他们的固定资产,如土地、房屋等等,并把这些固定资产的收益权奉献给伊斯兰教确认的慈善机构,以用于慈善,主要是用来救济贫困和资助公益事业。4、减免贫穷人的债务。伊斯兰教一方面坚决维护债权人的利益,主张债务人必须还债,另一方面提倡债权人在债务人因贫困确实无力还债时,可酌情减免。另外,伊斯兰教还认为富人有分担困难的债务人的负担的义务,“如果债务人把债务转到富人身上,债权人应该接受。”5、通过遗产的再分配来扶危济贫。《古兰经》规定:“析产的时候,如有亲戚、孤儿、贫民在场,你们当以一部分遗产周济他们。”(4:8)

作者: 韩文科   编辑: spring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