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在新时代里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2008年07月10日 10:31凤凰网华人佛教  【

环保的目的是爱护地球,因为没有地球,人类就难以生存。因此,提倡环保应从尊重生命做起,因为不只是人或动物有生命,树木花草等植物,乃至山河大地都有生命。

佛教是个很有环保意识的宗教,佛教主张不仅对人要有爱心,对山河大地也要保护,所谓“大地众生,皆有佛性”。因此佛教提倡不杀生,因为,任何众生都有生存的权利。

不杀生就是慈悲,就是对生命的尊重,佛教对生命的尊重关怀,从一些偈语可以得到印证。诸如:“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原同一种性,只为别形躯。甘肥任我须,苦痛由他受;莫叫阎王断,自揣应如何?”“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等。甚至根据佛教《六度集经》记载,佛陀在过去世为鹿王时,曾代替母鹿舍身,感动国王制定动物保护区,禁止猎杀。佛世时阿育王更广植树林,庇荫众生,设立动物医院,规定宫廷御厨不得杀生等,凡此都是佛教对于护生的最好示范。

不杀生而护生,进而倡导生权平等,这是最合乎现代举世所关心的生态保育,也是最积极的重视环保。因此,唯有唤起现代人的共识,大家共同重视生权的提升,共同保护环境生态,才能还给人类一个健康美好的地球与未来。

三、要消除种族隔阂,应先发扬慈悲精神

自有人类以来,“族群问题”就一直存在于各个国家与民族之间,不但经常造成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有时一个国家内部因为族群对立,也会导致分裂,甚至发生内战。所以世界上最难处理的问题,不是贫富或是智愚,而是种族的问题。

要消除种族隔阂,首先应该发扬慈悲的精神。慈悲是佛法的根本,《涅槃经》云:“慈息贪欲,悲止瞋恚。”佛教提倡的慈悲,不但要以同体的慈悲来解救众生,更要用无缘的慈悲为广大众生救苦救难;不仅要消极的不做恶事,更要积极的行善;不只要一时口号的慈悲,还要永久务实的慈悲;不唯以图利求偿而行慈悲,更要无相无偿而行慈悲。所谓“慈”能与乐,“悲”能拔苦,当一个人内心充满了慈悲心,则见他人痛苦时,即能以悲心拔除其苦厄;当见别人不欢时,即能以慈心施予安乐;如果人人都能以慈悲心相待,则一切众生皆得福乐。

本着慈悲与包容的精神,佛教不像其它宗教带有强烈的种族色彩,因此没有种族仇恨、残杀和宗教战争。佛法教导人“不念旧恶、不憎恶人”,“四河入海,同一咸味;四姓出家,同为释姓。”就是破除种族歧视的平等制度的落实。

长期以来由于佛法能不分种族、宗教、国家,因此佛教徒在世界各地都在努力推动净化人心、福利群生的工作,甚至结合各地人士的力量,共同为世界和平、社会福祉而努力,同时更扩大胸襟,包容异己,群策群力,以法界为心,以地球人自居。只要地球上的人与人之间、种族与种族之间,都能本着慈悲心,彼此互相尊重、相互帮助,大家都能做个慈悲的地球人,都能走出国界,自然没有种族的歧视。

四、要体现共生智慧,应先阐扬缘起思想

我们生存在世界之上,可以说都是生命共同体,因为宇宙万物都是由众缘和合而成。所谓“缘聚则生,缘散则灭”,推其原理,国家与社会就是由种种因缘关系所组成;扩而大之,世界上的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都离不开“共生”的关系,都离不开“缘起”的法则。

缘,是世间上最美妙的事!靠着众缘和合,无中可以生有;由于善缘加入,坏的因子得以改善,因此佛教讲“因缘和合”,也就是社会人生互助的意义。乃至一般人喜欢探究人有无命运?其实命运就是“因缘”。造什么因,结什么缘,就有什么果报;果报善恶,就决定命运的好坏。所以做人要广结善缘,对于别人曾经给我们好因好缘,我们也要给人善因善缘,彼此互为因缘,这就是“同体共生”的关系。

总之,从“缘起”的法则来看,宇宙中一切事物都是相因相成,众生之间也具有同体共生的关系,因此人类应该摒弃过去“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弱肉强食”的概念,大家要发扬互助精神,彼此不要分裂、排挤,让共生在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能融和共存,都能以共生的理念来发扬慈悲喜舍的精神,让地球成为和平安乐的人间净土,这才是我们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

最后,中国佛教在面对世界性问题的时候,其平等、尊重生命、慈悲与共生的精神必能引导世界消除战争、经济危机、冲突、环境破坏与天然灾害。此外,它也能为建设和平世界,构筑和谐社会与净化人心提供正确的途径。

作者: 释妙光   编辑: 邢彦玲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