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阳西山大佛虽然从发现到修复,停顿了20多年,但中途的几次“修复”,促成了这次的彻底修复。这和媒体的关注也有很大的关系,我时常看《三晋都市报》,你们为此做的工作也是非常大的。恢复晋阳西山大佛头像,首要注重的一点是“佛”像,失去了这一要素,造像便不能称其为“佛像”了,只能是一件雕刻品。
三晋都市报:你们是从什么时间开始修复晋阳西山大佛的?
苏秀生:太原市晋源区政府决定修复晋阳西山大佛后,在网上发布信息,招标。四川、重庆等省内外的一些雕塑家均报名,但因复杂的结构和严格的要求而放弃。晋阳西山大佛应采取保护性修复,对大佛的残躯采取防水、排水、防风化加固的措施外,外观造像的修复,必须做到修旧如旧,恢复其历史原貌。因此对造像形象修复的施工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我们是从去年4月份开始筹备,6月份动工。整个工程分两大部分,前期工程是头像的恢复,从6月初到12月底。二期工程是对佛身的修复,现在已接近尾声。
三晋都市报:此次修复有怎样的标准与要求?
苗新田:晋阳西山大佛开凿于北齐时代,受到当时南北方及域外文化的交流影响。北齐时代的佛教造像风格,突破了长期流行的北魏式“秀骨清像”风格,形成了形象丰满、体格壮实、衣纹洗练而流畅、造像整体感强、佛教气息浓厚的时代特征。但造像仍保留着印度芨多风格的艺韵。这正是北齐承前启后的时代特征。设计中遵循大佛的时代风格特征这一原则,经综合多种资料参考,对照大佛残躯基本形体分析研究,筛选出符合大佛形体的,较典型的北齐的基本造型。
晋阳西山大佛是佛教文化,因此在效果造型修复设计理念中,首要注重的一点是“佛”像。佛教以造像表理、表法、表意为灵魂和内涵。失去了这一要素,造像便不能称其为“佛像”了,只能是一件雕刻品。大佛头像是以晋源区花塔村出土的北齐石佛头像作为修复的基本依据。同时,参考了河北响堂山等北齐的石佛头像的共性,对头像做了适当的调整修饰,再略做风化、仿旧处理,使其与佛身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恢复后的晋阳西山大佛的头像有11.8米高。恢复晋阳西山大佛头像,采取先进的三维技术复原,以水泥、石英沙、钢筋为主要原料雕塑,恢复后的头像重达80吨。
三晋都市报:晋阳西山大佛头像是怎么恢复的?工艺如何?
苗新田:为了与大佛的身体趋于一致。当时,头像采取水泥作黏合剂,由钢筋和石英沙制作的仿砂岩。如果说造一个新的石佛头像容易,而要恢复晋阳西山大佛的头像,就非易事。
2007年元旦后,应晋源区政府邀请,中国地质大学5名师生和山西冶金岩土五公司数名工程人员先后进驻蒙山,开始采集佛体轮廓、地下空洞、岩石构成、风化程度等方面的重要数据。我们又应用现代化的三维技术,完成了对晋阳西山大佛头像的雕塑设计稿,用石膏板一层一层叠加起来,首先完成较准确的残躯模型,其外表用泥塑造,模拟修复,做成1米多高的模型。然后,对模型进行三维测绘,依据所取得的数据,再用泡沫板放大,打上石膏,精细雕刻,完成了大佛头模型,安放在大佛的颈上,外面再用石膏做外模,木方和麻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