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缺乏因应现代社会的自觉:所谓佛教“山头主义”、“个人主义”以及“门户之见”的现象一直都还是外界批评的重点,因此,虽然近年来佛教团体在若干议题上,比如反贿选、器官捐赠、生活环保或是心灵净化,出现了一致性的共识与步伐,但是,一旦涉及到实质利益与权力的运作时,台湾佛教界还是没有取得较为一致的共识,像是佛教大学的筹设、宗教法的修定、僧伽人才的养成、僧伽保险、佛教艺术创作的本土化风格以及宗教福利整合等议题的检讨。
(五)台湾佛教本土化的确立与国际化的平衡:台湾佛教近百年来的发展,一直是承受外来佛教势力的影响,而缺乏本身的特色。这种情况的长期存在,虽然有助于本土佛教内涵的充实和水平的提升,但在战后发达的地区,则不应没有发展出本身的特色。否则后人将批判当代台湾的佛教徒只会抄袭他人成果、缺乏创造力和错过了发展本身特色的良机。台湾佛教的不少道场,纷纷在海外建立分会或分院,使得台湾佛教逐渐具有国际的影响力。但这些海外的发展,主要是以华人为弘法对象;在救助方面,仍以经济方面占大多数。因此,如何在确立本土化的同时,也能在国际上呈现本土的经验和特色,以平衡外来色彩过浓的偏颇现象,亦应是当代台湾佛教所面临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