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论文的水平
我们论文的水平应该算是很不错的,好像一届比一届提高了。这次提交的论文包罗层面很广,有禅宗的、天台的、华严的、南传的、藏传的,其中又有历史的、现实的、考证的、佛法义理等,从各种角度的切入。其中大多数论文的质量都很优秀,反映了当前两岸在「圆顿与次第」这个问题上的学术研究成果。
当然一次会议所提交的论文不可能每一篇都很优秀,其中还是有些不平衡,这可能是由于太忙了,在论文的准备及写作上比较匆促,有些地方就不够周密、不够周到。但整体来说,我们论文的水平是高的,而且一届比一届高,这是非常可喜的现象。
三、研讨会的质量
一场学术会议除了提供论文以外,还包括论文主讲人提出报告、评议人作出评论、听众提问、主讲人响应、主持人总结,配合这整套学术活动,可以在论文的基础上又一次提高学术会议质量,这对参与会议的人或主讲人都很有帮助,这很重要。在这次会议上可以看到,在整个研讨过程中,评议、开放讨论、主讲人响应、主持人的总结,都符合现代学术研讨会的规范,因此使它的质量有所保证,可以说我们这次研讨会的质量也是比较高的。
所以说,按照会议成功的三个标准:会议的组织、论文的水平、研讨会的质量,从这三方面来看,我们这次会议都是成功的,成绩很大,我们可以预计它会得到宗教界、学术界和社会各界良好的反应与肯定。
贰、主题很有意义
第二个感想,就是前面会议组织中的主题问题,我认为这届会议主题「圆顿与次第」很有意义,这可以从两方面来说:
一、从中国佛教历史演变来看:
中国佛教从印度传入,逐渐形成「八大宗派」,这是中国佛教形成的标帜,而在「八大宗派」的流传过程中,又逐步形成以禅、净为主流,乃至禅净合一的这么一个中国佛教思潮或流向,这可说是中国佛教重大历史的现象,这是中国佛教历史的选择,它不是偶然的,而是有深刻的社会、历史以及宗教方面的原因。我们会议的主题,讨论「次第」和「圆顿」,跟禅和净都有关系,所以就深化理解中国佛教而言,这个主题是肯定有意义、有益处的。
二、从中国佛教历史的成果来看:
中国佛教对佛教的发展贡献很多,有很多成果,我想其中最富有中国佛教特质的两项成果就是禅宗和当前两岸共同实践的人间佛教。就禅宗而言,讨论修持的次第跟圆顿的问题,这是毫无疑问的;而就人间佛教而言,也是离不开禅修的。在我看来,人间佛教最根本的就是僧人的素质要高,实践在修持的功夫是一定要有的,所以要通过禅修来提高僧人素质,这是非常重要的。另外,现在人间佛教重视社会救济、慈善活动,这当然很重要,以后还是要坚持,可是毕竟还比较偏重于解决一般众生现实的困难、现实的痛苦;就我看来,人间佛教更根本的目的应该是要让众生提高智慧、提升觉悟,乃至使众生解脱生死,而这都离不开禅修的。所以从历史的演变、历史的成果来看,禅修及相关次第与圆顿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这正是这届主题意义所在。
其次,关于「次第」和「圆顿」的关系,会议中提供很多优秀的论文,给我们很多启示,我在拜读这些论文当中,形成了以下三点观念:
第一、次第和圆顿的问题是和众生根基直接相关的。凡夫众生的根基智慧都不一样,有的很高、有的很低,对于智慧高、有灵性的利根人要讲圆顿,不多讲次第。佛法是因材施教的,根据不同的对象来说,所以次第和圆顿并不矛盾。
第二、次第和圆顿的关系,是禅修的阶段性问题。通常来说,修持都是有次第顺序渐进的,达到相当高度以后才进圆顿阶段,一般人要凭空圆顿的机会是不存在的,除非他悟性极高极高!我想圆顿以后也有次第修持,要保任,不能放松,因为佛法始终教导我们要很精进的修持,要不断的努力,绝对不会说可以很轻易得到,或得到以后就万事大吉了。
第三、次第和圆顿的问题是很复杂的。实际禅修过程中,内容本身就非常丰富,而且复杂,如圆顿中既有「顿」也有「圆」,还有被结合的「圆顿」,这里面内容很是丰富。
参、期待持续举行系列的专题研讨会
第三个感想实际上是一个期望、期待,就是希望真实禅修与禅净这样的主题能不断的、有系统的举行系列的专题研讨会!这样的期待主要是因为禅修问题及禅和净的关系,这是佛教内在的理论和实践,关系到整个佛教未来的发展方向、道路,也可以说关系到佛教的前途,这很重要。慈光寺禅净协会、禅学研究所,抓住这禅修、禅与净的关系,我认为很正确,这是佛教的根本、本质,未来应当始终保持这根本,并向深度、广度去发展。
在深度方面,我们这次已讨论了「次第」和「圆顿」,以后可以专门讨论圆顿、专门讨论渐修、讨论禅悟、解悟跟证悟的关系等等。悟,可以说是直观的,中国佛教其它宗派有各种观法,也可以讨论彼此之间的联系及与不同根基的关系,这样,问题就可以不断的深化、深入。比方说天台宗保存了印度佛教很多方法,若能集中讨论我想是很有意义的,其它宗教如华严、唯识都有它的观法,这些观法我们要怎么沟通?怎么运用?这都是可以专门讨论的。
向广度发展方面,这次会议就是向广度发展的示范,中国佛教以汉传、藏传这两个系统为主,两者在圆顿与次第的问题上,各有什么不同与共同的地方?这都可以通过研讨会,将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的一些主张综合起来,形成新的适合当代佛教发展需要、适合当代信徒需要的修行法门。南传佛教也有很多它的特点,有些也是值得我们学习、讨论的;乃至像日本、韩国的佛教修行方法,将来有机会也是可以考虑学习,研讨的。
总之,把我们的主题、视野推向广度发展,也向深度发展,相信经过多年以后肯定会形成特色,在中国佛教发展过程当中,形成现代需要的新的实践或理论,对我们中国佛教将有很正面的贡献。衷心祝愿惠空法师、慈光寺、禅学研究所、禅净协会、各位法师,能不断努力、不断取得新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