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不两舌:两舌是两边嘴,好像一个人有两条舌头,对张三说李四不好,对李四说张三不是,挑拨是非,离间感情,引起两相斗争,俗语喻作“两头蛇”,是最毒的捉弄。华严经十地品说:“性不两舌,菩萨于诸众生无离间心,无恼害心,不将此语为破彼故,而向彼说;不将彼语为破此故,而向此说。未破者不令破,已破者不增长。不喜离间,不乐离间,不作离间语,不说离间语,若实若不实。”
4、不恶口:恶口、是用粗言咒骂人;不恶口,是对人不说恶毒咒咀的粗言。华严经十地品说:“性不恶口,所谓毒害语,粗犷语,苦他语,令他瞠恨语。现前语,不现前语。鄙恶语,庸贱语,不可乐闻语,闻者不悦语。瞠忿语,如火烧心语,怨结语,热恼语,不可爱语,不可乐语,能坏自身他身语。如是等语,皆悉舍离!常作润泽语,柔软语,悦意语,可乐闻语,闻者喜悦语,善入人心语,风雅典则语,多人爱乐语,身心踊悦语。”
爱语,是说的话可爱,令人喜悦;亦是赞扬他人的美德的话。普贤大士学佛曾发十愿,其中有一愿是“称赞如来”,专赞佛陀的智慧庄严和福德庄严。也可以说在佛边是赞佛,在人边也是赞人。佛是过去的人,人是未来的佛,所以称赞人和称赞佛,理性是平等的,功德也是一样的。杂花譬喻经说有一个“香口沙弥”,他初生时口中就出青莲花香,使人远远闻到,就会感到神情喜悦;原因是他在过去世曾经称扬赞叹佛陀的功德。又过去在印度有两个乞丐,见到佛带一大群弟子游化,一个说佛像一头牛,带了一群小牛。另一个说佛像个国王,带了一群臣子出游。前一个乞丐轻视佛造了口业,不料酒醉道中,竟为许多经过的牛车辗死,后一个赞佛像王的,适遇国王逝世,诸臣正在物色贤君,见他睡在树下,庆云在上,树影遮身不移,如是有德贵人,就扶之为王。这是口业造的现报,毁赞因异,贫富苦乐之果亦殊。故普贤大士发愿“称赞如来”,就是重视爱语,要推扬人生和爱的美德。
我曾在美国讲“普贤十愿”,在“称赞如来”愿中说了一个故事:从前印度有一头黄牛,平常吃草耕田很守本分。一天早晨主人牵它入城,甫近城门,忽用角触死一个路人。主人惊其已疯,入市贱价卖与主仆二人。途中牛欲饮水,新主人牵近河,又被它一角触死。仆人愤此疯牛杀主,回家把它杀了,售肉于市。一人买其头归,路中疲倦,把牛头挂在树枝上,在树下少坐。牛头忽然掉下,角尖插中那人头顶,脑浆迸出而死。这头恶牛一日杀了三人,震动全城,都以为奇,奔询于佛。佛说前世有一老媪,微本经营了一间小旅店。一天来了三客,食宿数日,乘她出外,三人逸去。媪归觉察,穷追索值,三人欺她孤身年老可欺,不但不付欠款,反而恶口骂辱,媪无奈何,誓杀三人,回家气愤而死。佛说完此故事,指出媪死后投入畜生道,此恶牛即前世之媪转世;被牛角触死的三人,就是前世旅店食宿不给分文的三个恶棍。前世昧良,今生得报,因果循环的,毫厘无爽,不可不信。
总之,赞叹属于爱语,是使人生和谐最好的美德。我们人在平日,能隐恶扬善,赞誉他人,戒经所谓“好事向他人,恶事向自己”。“吃亏好过讨便宜”,正是做人的忠恕之道,希各勉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