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吸收先进科技,以适应时代发展
2008年11月03日 10:14“科学视野中的佛教”研讨会  【
相关标签

佛教在公元前后传入中国,此后经过三四百年的传播,迅速流传大江南北,成为民间最盛行的宗教信仰。在传向各地的过程中,逐渐与中国社会传统文化和习俗相结合,融入以农业经济为主体的经济社会,教团运营中心的寺院与农田农耕形成密不可分的关系。这样,佛教僧众,特别是众多的中下层僧人必须适应一边修行,一边从事农耕的生活。为了生产,就必须掌握最普及的农业科技和种植麦谷、水稻、瓜果等作物的技术。到后世,大的寺院能够掌握先进的凿井、建渠和引水灌溉的技术,拥有水车、磑碾、车船等工具。

佛、法、僧三宝可以说是佛教的概称,那么就让我们结合三宝来说明中国佛教是如何随顺时代吸收不断进步的科技发展自己的吧。

佛的概念随着佛教的发展有很大变化。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是专指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后来也包括“过去佛”,说在释迦牟尼佛之前尚有六佛——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至于后来成立的大乘佛教,提出佛有无数,往古来今(过去庄严劫、现在贤劫、未来星宿劫)和四面八方、四维上下到处有佛,还有法、报、应“三身佛”的说法。然而在一般情况下,佛宝主要指各类为僧俗信众供奉礼拜的佛像,虽然是佛像,却被认为是佛的真实象征。佛像制作在公元前后兴起,而在大乘兴起以后发展迅速,种类和形象也各种各样,有以铸造、石雕、塑造、绘画等等技术制作的佛像,形式有立像、坐像、卧像等等,并且是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不断改进的。至于用金银、玉石、玛瑙、陶瓷等制做的各种佛像更是需要特殊的精巧技术。在进入东晋以后建成敦煌石窟、南北朝以后建成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不难想象,开凿大小石窟,雕刻佛像和文字,皆需高超的技术,甚至被世人叹为观止。各地供奉佛像、舍利的寺院、佛塔的建筑,越到后世,建筑技术越高,宏伟壮丽,难以尽述。

三宝中的法,是指佛法,一般是指用语言文字表述的各类佛法,有戒定慧三学和经律论三藏。佛教初传中国,来自印度的高僧带来的是写在贝叶上或桦树皮上的佛经,有的是凭记忆口头传诵经典。中国当时已经有了造纸术,后来在社会上纸张运用越来越普遍,译经一般是用笔书写在纸上,也有的书写在绢帛上。进入唐的后期,特别在进入宋代以后,广泛利用雕版印刷佛经,为佛经的流通带来很大方便。此后又有活字印刷乃至近现代的胶版印刷。从宋代以后,历代都有官版或民间版的大藏经的刻印流通。可见,佛典的流通与世间的印刷技术是联结在一起的。

至于佛教教团的主体僧众,在他们日常修行、生活、传法和经营寺院经济与社会交往中时刻离不开当代的科技。不仅如此,在历代僧人中有不少人精通“阴阳五行之学”,有的成为著名科学家、技术人才。

作者: 杨曾文   编辑: spring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