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因为自己私欲的膨胀,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对于动物无所不杀、无所不吃,甚至竭泽而渔。我们人类自己贪生怕死,难道那些可爱的动物不是这样吗?当我们听见夜半的屠杀声,难道不会动容而泪下吗?我们坚持人类自己的生存权利,为什么就不能给那些可爱生灵一条生路呢?佛教提倡生命是依业受生,众生在过去生中互为六亲眷属,只是现生现世,由于业力果报的不同,它们沦落到被人类屠杀的下场。但是,我们难道对自己眷属的生命,一点也不关心吗?佛陀还指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在佛性上是平等的,因此佛教提倡善待一切生灵,戒杀、放生,报众生恩,庄严国土,利乐有情。
虽然我们能够很幸福地生活在世上,但是这个世界上仍然有许多不幸的人,他们缺衣少粮,或者被疾病的痛苦所困扰,挣扎在生命的死亡线上;或者因为一时的错误,身陷囹圄,身心俱不安;还有更多的儿童因为经济的关系,失去了接受教育的机会。所以,我们佛教应该充分发挥慈善救济的功能,发扬菩萨“不为自身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慈悲心肠,伸出我们温暖的双手,去安抚那些痛苦的众生,让佛陀的智慧与慈悲沐浴世界上每一个众生。所以,二十一世纪的佛教应该引导信众积极投入经济建设,注重社会慈善救济。哪里有灾难,哪里就会看到我们佛教徒的身影。以慈悲的心灵、真诚的语言、无私的帮助,去感动每一位众生。扶贫救济,施医施药,投身于希望工程,让青少年能够接受应有的教育。同时,我们不要忘记那些失足者和罪犯,他们的身心渴望着社会的帮助,所以我们应该义不容辞,去解决他们身心的不安。我们要以实际行动体现出菩萨道无私奉献、利乐众生的精神,充分发挥服务社会、激励民众、安慰众生等社会功能,在社会民众中确立人间佛教的美好形象。
这是一种服务型的佛教社会职能,我们佛教以特有的智慧观察人间,关心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对于每一个社会问题,我们都要从佛法的角度提出有益的解决办法,高瞻远瞩,为现实的人们提供一份“清凉剂”,纠正现代化文明的误区,这是佛教对人类最重要的贡献与功能。面对新世纪,人类不仅需要信心、激情和冷静,更需要卓越的思想、深刻的理论、独立的思考和踏实的作风。所有的一切,我们佛教都应该承担起应有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