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一法师:学习印顺导师《人间佛教要略》
2009年11月05日 14:40凤凰网华人佛教 】 【打印共有评论0

印顺法师说道:“说到大乘道的自利利他,也不一定是艰难广大的,随分随力的小事,也一样是二利的实践,只看你用心如何!如这块小园地,执着为我所有的,我栽花,我种树,我食用果实,这就是自私的行为。即使是物物交换,社会得其利益,也算不得真正的利他。大乘行者就不同了,不问这株树栽下去,要多少年才开花,多少年才结果;不问自己是否老了,是否能享受他的花果;也不为自己的儿孙打算,或自己的徒弟着想。……但问是否与人有益,不为自己着想。这便是菩萨行了。行菩萨道的,出发于利他,使利他的观念与行为逐步扩大,不局限于个人、一家、一乡等。凡是于众生、于人类有利益的,不但能增长自己未来的功德果报,现生也能得社会的报酬。”

发菩提心,行菩提道的原则,正如当年刘备的名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很多人一听到行菩萨道,往往产生畏惧心理,认为自己是世俗小人,怎么能行菩萨道呢?我们一提到菩萨往往只想到诸如观音、地藏、文殊、普贤这样的大菩萨,孰不知如印顺导师有言:“但问是否与人有益,不为自己着想。这便是菩萨行了。”所以真正的菩萨只看发心,大乘佛教创立后,依据“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的理论,把凡是立下宏愿,能够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人都称为菩萨。可知行菩萨道并非如我们平常人所想的是高不可攀的,不可企及的事,菩萨可分为十地,初地菩萨也叫欢喜地,初地的菩萨,断除了身见结,戒禁取结,疑结,不再有执著恐怖、颠倒、梦想。不忧虑生活,不惧怕死亡,不怨人毁谤。进入初地的菩萨,助人为本,以布施为乐,能绍隆佛种,能弘法度生,因为分证了佛陀的法身,相应了菩提,欢喜踊跃,所以叫欢喜地。我们行菩萨道就一定要给人欢喜,自己欢喜,这也就是舍得之道。所以修学菩萨行最重要的是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力所能及的去利益一切人群,以诸大菩萨为榜样,尽一切可能利乐有情,做一个行为世范的真佛子。一定要从小处着眼,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去体现,重要的是这样做可以改造现实的人生和社会,很多时候,我们在讲因果的时候,常常过多强调关于来生的果报,所谓:“若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正是由于偏重于来生的观念,使得历史上的佛教形成了重死轻生的弊端,形成了与此观念相对应的鬼神的佛教,现在提倡人间佛教就是要转变这种重死轻生的观念,变成重视现实人生的人间佛教,要重视现实的因果,现世的因果,我们常说的“好人自有好报”,是有现实根据的,一个人为人处事很好,身边自然会有很多朋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相互的,我们常说“礼尚往来,”“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也是这个意思。反之如果一个人的为人处世只是凭暂时的投机取巧,或许短时间内是可以的,时间一长,难免会被人遗弃,被人冷落,身边也就不会有朋友。人间佛教的目标是实现人间净土,这就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努力,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小成大,积少成多才能实现。荀子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印顺导师讲到了佛法的时代倾向:“这一时代,少壮的青年,渐演变为社会的领导中心。四五十年前,城市与乡村里,总是四十以上,五六十岁的老前辈——士绅、族长等为领导者,他们的地位优越,讲话有力量。年纪大些,品德高些,或者做过官,如相信了佛教,一般人都跟着信仰。佛教顺利地传开了,也就得到有力的护持。现在逐渐变了,老前辈不能发生决定作用,优越的发言权、影响力,渐由年青的少壮取而代之。所以,如佛法不再重视适应青年根性,那非但不能进一步的发扬,且还有被毁谤与摧残的危险。”

社会在这一百年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过去的社会是以士绅、族长为领导的小农经济社会,士绅阶层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所以用来形容其特点的语句就是“德高望重”,“深孚众望”。青年是未来的希望,毛泽东在一九五七年十一月十七日访问苏联时,在莫斯科大学礼堂对中国的留学生说过一番语重心长的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年青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后来这段话流传甚广,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献身祖国的建设事业,由于社会的影响力逐渐转变到青年身上,青年在社会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社会的贡献也越来越大,也可以说青年正在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青年对于佛教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印顺导师讲:“如佛法不再重视适应青年根性,那非但不能进一步的发扬,且还有被毁谤与摧残的危险”。这一分析无疑是深刻的,客观的,发人深省的,这绝非骇人听闻,危言耸听。

印顺导师在对比了历史上和现代的佛教后指出:“中国佛教一向重玄理,重证悟,重(死后)往生,与老年的心境特别契合。尤其是唐、宋以后。山林气息格外浓厚。好在从前,青年们总是以家长的信仰为信仰。至少不致过分的反对……上一代的逐渐过去,后起的青年们,除少数信仰神教外,大抵为非宗教的,或反宗教的唯物论者。真诚信佛法的,数量太少,这是近代中国佛教的大危机。……但由于军政党学的组织中,多数是少壮的,而这些人又大多数是对佛教无认识,无信仰,或者印象不佳,这所以不能开展出佛教昌隆的机运,而时有被摧残的事实。从前说:“英雄到老都学佛”,这些不可一世的风云人物,老来还是要归信佛教,这毕竟是佛教的感召力大!但从另一方面看,为什么当他们年轻有为的时候,在政治、军事—社会上发生力量,不以佛法去摄受他,使他更能以佛教精神去利人利世?一定要等到“来日无多”,才想到归依佛门,忏悔前愆。这不完全是佛教的光荣,而包含着佛教忽视青年的一种缺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悟一法师 编辑:王丽君
华人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