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古寺坐落在贵港市城南八里的南山上,是历代游人驻足留连的风景胜地。抬头望南山,奇岩怪石,藤蔓攀结,苍翠茂密的龙骨草,爬满石壁。两口天然岩洞,恰好位于半山上突若兽鼻的石梁两旁,仿佛巨兽的双眼。微风吹来,藤蔓摇曳,绿草起伏,活象一头雄狮在耸鬃扬威,难怪当地人也称南山为狮山。久负盛名的南山寺,就掩映在狮山岩下,绿树丛中。
这座千年古寺始建于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寺建成后,宋太宗曾赐御书二百二十四轴。宋仁宗景祐二年(1035年),仁宗皇帝题额“景祐禅寺”,故南山寺又有景祐寺之名。元文宗图帖睦尔,即位前曾游南山。他北返登基后,为感恩寺佛,用汉文题赠“南山寺”三字。现见的门匾,便是文宗皇帝的亲笔。
宋、元君主如此垂青,南山寺便闻名四海,名士迁客纷至沓来。宋御史中丞王安中被贬象州,曾偕子侄来游,留题于壁上。据宋代僧人惠洪的《冷斋夜话》说,宰相章淳被贬雷州,曾在南山小住。宋代抗金名将李纲罢相南来,游勾漏洞后又到南山,写有《次贵州》诗。明末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于崇帧十年 (1637年)畅游广西时,因故未能游览南山,他十分后悔,“悔不从初拟至此(南山宋村)登舟”。成为终身憾事。自古以来,南山胜地不知牵动了多少人的情愫和怀思。
步入古老的南山寺门,迎面是一座八角亭,亦称金刚殿。四大金刚手执神器的塑像,排列两旁,法像威严,神态如生。殿壁上,石刻琳琅满目,目不暇接。南山的历代石刻,大小有一百多幅,好似诗书展览,美不胜收。八角亭后是“曲径通幽”。走过了一道狭窄的石门,踏上数级石梯,才看见一个深邃的洞口。洞前刻联云,“洞门云锁三冬暖,石室风生九夏凉”,踏入洞内,凉气浸肌,青烟缭绕。千奇百怪的十八罗汉塑像,沿着宽阔的洞壁四周,虔诚地静坐着。古人有诗云:“见山不见寺,寺在巉岩缝。”看来佛殿深藏,确是南山古刹的特点。
狮山不高而多岩洞。其中最高大的岩洞就成为南山寺的主体。洞高达八、九丈,宽十余丈,可容纳上千人集会。南山的重点古迹,石刻石雕,都集中在这里。主洞左边的观音岩上,终年水滴不断。据说是后山倒挂的“石鲤在吐水”,故名“鲤鱼滴水”。旁刻一联,“一窍有灵通地脉,半空无雨滴天浆。“观音岩旁有通天岩,可只身上去,直通山上魁星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