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出世精神 做入世事业
2009年03月31日 17:15凤凰网华人佛教 】 【打印已有评论0

三、“平等行慈、惠济贫病”的慈善实践

弘一法师虽然出家以后居无定所、衣食住行都非常简陋,身无长物,但是,他的大菩提心和悲智双运的现代佛法观念,使他非常重视以出世精神作入世事业的慈善利他之行。

据胡宅梵的《记弘一法师之童年》所记,大师诞生于天津,本为富宦之家。父亲筱楼公在李叔同出生时已六十有八。筱楼公服膺明代王阳明之学,旁及禅宗,颇具工夫,而饮食起居,悉以《论语?乡党篇》为准则,从不怠慢。筱楼公到了晚年,“乐善好施,设义塾,创备济社,范围甚广,用人极多,专事抚恤贫寒孤寡,施舍衣食棺木。每届秋末冬初,遣人至各乡村,向贫苦之家探察情形,并计人口之多寡,酌施衣食。先给票据,至岁暮,凭票支付。又设存育所,每届冬季,收养乞丐,不使冻馁,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年斥资千万计,而不少吝惜,津人咸颂之曰李善人” 。而弘一法师出生时,正值父亲的晚年。他幼承家教,耳闻目睹家人的慈善言行。这或许成为他后来出家弘扬大乘佛法、提倡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业的早期重要影响因素。

出家以后的弘一法师,虽然身无长物,为人所请写字等,也从不收取报酬,一直靠着夏丏尊、刘质平、丰子恺等少数几位朋友学生的帮助而维持最简单的日用所需,因此,他虽然很重视慈善事业,真正直接参与布施的慈善实践还有非常有限的。从现有的资料来看,他一方面总是积极赞扬那些为办慈善事业而尽心尽力的人,如他曾向丰子恺介绍上海世界佛教居士林的尤惜阴居士,赞叹尤居士“为人如何信诚,如何乐善”。 1931年,弘一法师在给堵申甫居士的信中,提到“胡子宅梵品学兼优,余所佩仰。今欲在乡办慈善事,余亦为赞成人。乞仁者向邑绅为之介绍,请其辅助,俾期有成,至用感荷!” 另一方面,弘一也想方设法为公益慈善事业尽绵薄之力。如1932年他在给堵申甫居士的信中提到:“尊邑救国会,前寄捐册一本,已存在伏龙寺书架中。今彼会来函谓急欲结束。……又于彼会,拟以捐大洋一元,聊表微意。此款亦乞仁者代出惠施,即交彼会为感!” 不过,我们从亲近过弘一法师的叶青眼居士所撰《千江印月集——纪弘一法师盛德》一文中,可以获取弘一法师悲智双运的慈善实践的若干主要表现。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何建明   编辑: 邢彦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