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上海西南郊。据传建于三国吴赤乌五年(242),为康僧会之驻锡地,吴主孙权为祀奉佛舍利而建寺塔,赐名“龙华寺”。十年,七级之塔竣成。上记之说应属传闻,因上海静安寺亦有相同之传说,而梁高僧传卷一康僧会传中并未见此说。又唐乾符二年(875)黄巢作乱,龙华塔毁于兵火;此说虽见于各种上海县志,然亦不出传说之范围。
据《绍熙云间志》、《至元嘉禾志》等所载,本寺乃张仁泰请忠懿王钱弘俶所建,旧称龙华寺,至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改称空相寺。又嘉靖上海县志载,僧筠(法云普筠)为龙华寺之开山祖。该寺经宋、元,至明永乐年间重修,复自空相寺改名龙华寺。其后多次毁于战火,复经历代之重修,规模犹备。今有大雄宝殿、方丈室楼房、金刚殿、三圣殿、祖师殿等,为江南著名大寺院之一。
龙华塔为上海唯一之佛塔,建于宋太平兴国二年(977),为七层八角形之木塔,高约四十一公尺。塔之内部为砖心,砖心内部又有方形小室,外部为木造走廊,其结构与形式为宋代建筑样式。由于塔为八边形,而塔心之方室则为四边形,其方向每层调换四十五度,因而各层塔面之位置亦随之变换,使壁体与重量分布较为平均;而外观又参差错落,面面俱到。同时塔之砖栱额枋及鸳鸯交叉手栱等之设计,亦为宋代建筑之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