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时先后有十国存在,动乱纷争,其时天竺来僧减少,北方又有周世宗抑佛,但南方吴越、南唐以及闽地佛教都很盛而有特色。杭州西湖石窟五代时造有观音与罗汉像,分布在烟霞洞与慈云岭,这正是吴越王钱俶的官邸所在。烟霞洞为天然溶洞,洞内两壁刻有十六罗汉,洞口处却有观世音与大势至菩萨,雕造很美,其施主是吴越王钱元瓘的妻弟吴延爽。慈云岭下有个大龛造七身,即弥陀、观音、势至坐像,旁有菩萨、天王侍立,为吴越王造於天福七年。飞来峰金光洞中也有一处滕绍宗造於广顺元年的弥勒与观音、势至像。吴越观音仍体现在净土信仰之中。福州市乌山摩崖小龛像多已坏毁,但所余仍有小龛可见出阿弥陀与观音势至的西方三圣之像。福州西南还有名山石窟、泉州北部清凉山之弥陀岩有高7米的弥陀像,晋江西资岩也有7米高弥陀与观音势至像,但这几处西方净土像时已延到北宋。
宋代国祚长久达320年,但佛教同时繁盛於辽、金、西夏等国。宋初太祖停周世宗毁佛令,重开佛教稳定北方,并安定南方吴越等奉佛国家。宋初数十年中印间僧人交往复回高潮,东来西去僧人均多。宋代佛教名山也很兴盛,特别是浙江普陀山,成为观音道埸,在观音信仰中别具地位。宋代国家刊行大藏经并影响了辽金与西夏,其用效已超出佛教而成文化史上大事。《开宝藏》集中历代译经,观音经亦随着雕版刊印而广行。
宋代国立的译经院主要译出密宗典籍,新译之中不少是观音经典。几位译经大师如施护、法天、天息灾、法贤都译有不少观音经,如《圣观自在菩萨不空王秘密心陀罗尼经》、《圣观自在菩萨功德赞》、《圣多罗菩萨梵赞》、《圣六字大明王陀罗尼经》、《一切佛摄相应大教王经圣观自在菩萨念诵仪轨》、《观自在菩萨母陀罗尼经》、《圣多罗菩萨经》、《圣多罗菩萨一百八名陀罗尼经》、《毗俱胝菩萨一百八名经》、《圣观自在菩萨梵赞》、《圣观自在菩萨一百八名经》、《赞扬圣德多罗菩萨一百八名经》等。总之,这些密典中有心经、观自在不空王、大教王仪轨、功德赞、梵赞、多罗菩萨系列,八大菩萨、毗俱胝、无量寿等经也与观音菩萨有关。天息灾所译《大乘庄严宝王经》甚至将观音地位提至“宇宙创造者”,但是宋译密典在观音信仰中留下印迹甚微,密宗观音仍因唐代大悲千手等经像传统。由于宋代佛教的世间、世俗化,观音菩萨也呈现民间世俗化的特点,特别鲜明的标志就是作为观音传记的妙善公主之传说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