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主编
2009年01月04日 18:19华典文化  【

记:那么,就内容而言,是不是也各有侧重?

黄:就出版的内容而言,也反映了佛教内部不同派别的想法和要求。在这些众多的佛教出版物中,既有大德讲经说法和古籍再印,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带有研究性的佛学刊物。在众多的刊物中,仍推历史悠久的《海潮音》为最。它是二十世纪上半叶佛教界组织中国佛教会的会刊。这份刊物的重要性在于,它是百年来中国佛教和佛学研究的窗口与见证,因此要了解中国百年佛学发展史,不得不格外重视它,尤其是它在中国佛学发展的第一阶段里,刊出了大量的文章,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例如,当我们要研究中国佛教改革家、著名僧人、社会活动家释太虚大师时,不能不翻阅《海潮音》,因为太虚大师的许多重要文章都刊登于此。此外有关佛教界中的佛学研究的主流之一,僧伽群体研究的成果与动态,特别是揭示当代佛教与现实问题的思考时,也不能离开它。与《海潮音》观点相近的一些刊物,如《现代僧伽》、《现代佛教》、《人海灯》、《人间觉》、《觉津杂志》、《华南觉音》、《佛化评论》、《觉音》、《狮子吼月刊》、《人间佛教月刊》、《大雄》、《中国佛教季刊》、《中流月刊》、《人间佛教》、《大乘月刊》等,也不可小觑。这些刊物或是由太虚大师的学生,或是受其影响的人创办的,于是围绕太虚的影响,民国时期的确出现了一批主张改革佛教的刊物。

1924年南京支那内学院创办《内学》年刊,是我国最早的一份纯佛学的学术刊物。它是在著名居士、学者欧阳竟无的领导下,以专门刊出纯佛学理论的文章而名誉万世。当代中国许多有成就的佛学家和学者,如欧阳竟无、吕澂、王恩洋等人都在这里发表了自己的研究心得,因此这份刊物至今都可以被视为二十世纪以来最有价值、最精到的佛学刊物。如今这份刊物发表的文章已经被重复印刷和出版多次,举凡收集本世纪最有价值的佛学成果,必离不开此刊。可惜的是此刊仅办了四期以后就不再出版,此后金陵刻经处的佛学研究文章以《内院杂刊》的形式继续出版。与《海潮音》相较,《内学》是由居士团体办的,代表了中国居士佛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如要了解近代中国佛学的早期发展及其方向,了解中国居士佛学,可说离不开此刊。与此相应的还有一批精到的佛学研究期刊,如周叔迦居士领导的北平佛教会在北京创办的《微妙声》是中国北方的一个学术性刊物。常刊登佛学文章的刊物,还有《现代佛教》、《威音》、《佛化新青年》、《世界佛教居士林林刊》、《人海灯》、《佛教评论》、《人间觉》、《四川佛教月刊》、《佛学半月刊》等。

此外,在民国时期出版的佛教刊物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刊物是不属于上述两种形式的,系另外有自己个性的刊物。如《净土宗月刊》以倡导西方净土和纪念阿弥陀佛为宗旨;《佛光社社刊》是一本专门弘扬净土法门的刊物,该刊刊出多篇印光法师的文章以及开示;《仁智林丛刊》是曹锟、吴佩孚等一些落魄军阀办的赋闲之刊,表达学佛心得;《佛学出版界》主要报道上海佛学书籍的出版情况;《佛教图书馆报告》可以了解北京市的佛教图书和佛教界的情况;《觉社年刊》以依教修持,宏助佛化为宗旨;《雍和宫导观所刊物》主要是为介绍雍和宫里的文物而创办的;《汉藏教理院立案文件汇编》是汉藏教理院申请成立时的立案文件汇总,里面收入了有关教理院的各种文件以及一些给当地政府的报告等等,对了解汉藏教理院的成立有重要的价值;《四川佛教团体电请政府改定寺庙管理条例》是四川佛教界为了要求当时的国民政府收回寺庙管理条例而集文成册的专刊;《密教讲习录》主要是为密宗作辩护,全面对太虚一系的禅宗僧人对密宗问题议论的反驳,可以视为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佛教界与佛学界在宗派问题上的一次大争论,也是观点最为集中的一份刊物;《护院特刊》是一九三六年闽南佛学院学僧闹学潮,最后发展成寺院与学僧之间的动手相争,被打的学僧创办了刊物,意欲通过此刊向社会说明真相;《佛教女众专刊》是中国佛教一千八百年以来第一份女性佛教徒创办的刊物,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开始;《罗汉菜》以提倡素食、宣传因果报应为主,为当时发行量最大的佛教刊物之一;《陪都慈云寺僧侣救护队纪念刊》是我国佛教界在抗战时期留下的光辉纪录,也是僧侣救护队留下的第一手资料,因此有着重要的价值。

记:感谢黄先生的讲述,让我们对这套资料的内容有了比较明晰的认识。应该说,这批资料对于今天的佛教文化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资料补充。

   编辑: 李雅清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